返回 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 贵州王学门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是贵州王学士子,也就是贵州龙场的王阳明学派。



    nbsp冉宗孔、胡学礼、田维安等人礼貌参见,每个人都看起来很健康有力,与文弱书生毫不着边。



    nbsp另外又有数人,也是一般样貌。



    nbsp他们都是贵州本地人,此时是黔中王学人物,师从心学名士李渭。



    nbsp王宏宇一一与他们相见,王徵引导众人,嘘寒问暖攀谈几句。



    nbsp压轴的是一位五十岁的文士,此人气质不凡,前面南皋书院、贵州王学文士对他都瞩目尊敬。



    nbsp这位文士对王宏宇问候道:“在下李廷谦,早听闻王将军是少年英雄,今日见面,真觉得西南有幸、大明有幸啊。”



    nbsp艾友兰赶紧引荐一下,这位李廷谦,是王学名士李渭的儿子,现任贵州国子监助教。



    nbsp众人在郧县前畅谈起来,言谈三句离不开李渭和邹元标。



    nbsp邹元标算是王宏宇的熟人了,李渭不论前世还是此时,倒都不太了解。



    nbsp听了一会便了解到,李渭作为王学名士,对王守仁“以行为先”将知行合一有所发展,更强调行,认为知会建立在行的基础上,非常关注劳动和社会现实。



    nbsp提出“应当先行其言,行在知与言之先。”



    nbsp这对于士大夫风气,明显是有益的影响。



    nbsp也有助于王宏宇推出物质、生产、实践、实验和客观关系为基础,意识、政治、理论、论点和主观分析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nbsp用理论上的话来说,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色彩很浓,而李渭虽是王学名士,但将心学往“实践出心学”推动。



    nbsp当然更符合王宏宇的认知观念。



    nbsp当然李渭的理论也有一些容易被人歪曲,拿来阻碍发展。比如李渭提出“明道”、“不欲”、仁而为民,其实是侧重于士子、地主们朴素,朝廷官吏不宜劳民。



    nbsp但是会被一些擅于朝堂攻讦和断章取义的文人,拿来阻碍工商业,认为工商违背不欲的操守。还有的拿这个来攻讦朝廷,认为官府不该有作为,应务虚为主。



    nbsp这与李渭务实,尤其将“行”看得比“知”还重要,正是背道而驰。



    nbsp断章取义,往往能制造前后矛盾,有的时候要看他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



    nbsp这些贵州文士本和王宏宇这位遵义武举人没啥关联。



    nbsp但是艾友芝告诉他们,朝廷“众正盈朝”,每一个人想着西南安稳的事,恰恰是这个西南出身的年轻人,用尽一切办法,说服众人提防西南不安定势力。



    nbsp有传言说,云贵巡抚一职,就是他敲登闻鼓,促使万历皇帝设立的。



    nbsp再加上后来他舍弃京城安逸,决意到郧阳联络川军、石柱、酉阳时,这些贵州士族都看在眼里。



    nbsp他们深信李渭重视“行”的理论,这一年多有关王宏宇的事,都在留心观察。



    nbsp最后他们也都跟邹元标、艾友芝一样,与执掌朝廷后变味的东林党渐行渐远,对袁应泰之流嗤之以鼻,反而认同这位年轻武夫了。


第268章 贵州王学门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