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还政于朝之归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八十八章 风起江东[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乱,诸葛瑾选择了进入江东躲避。

    他走的是与步骘所不一样的道路,他选择主动入仕,并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温厚诚信,深得孙权的喜爱,大帝更是将他称之为“神交”。因此,诸葛瑾的官运也是一路畅行无阻,更是在不惑之年,便已经担任了吴国的大将军,他的一种子侄们也跟着水涨船高。

    可是,树大招风,你一个外来户太过张扬的话,自然就会招人嫉恨。大帝晚年昏聩,别有用心之人便趁机进献谗言,说他有投奔朝廷之意。大帝一怒之下,便将这位昔日的“深交”赐死,更是要诛其满门。

    要不是昔日里的好友步骘,拼死谏言劝阻,恐怕就没有今日的诸葛一族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本就交情很好的两家,更是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生死同盟,诸葛恪更是将步骘当做了亚父对待。

    诸葛瑾死后,诸葛家的声名和威望一落千丈,好在诸葛恪这个后起之秀,颇有才华,重振了家族,才不至于让父亲数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在吴国被灭之后,诸葛恪更是被朝廷加封为了扬州別驾,而诸葛恪今年不过才堪堪三十有六。

    比较可笑的是,虽说朱、张、顾、陆成为吴郡四大家族,可是吴郡太守却不是四大家族中的人担任的,而是由镇东将军.夏侯尚兼任。

    镇东将军.夏侯尚的临时官邸就在吴郡,但他大军除了在吴郡驻扎之外,还有两部分别驻扎在九江和会稽郡。

    就这样,扬州可以说分成了泾河分明的两派。

    一派是四大家族的扬州刺史.陆抗,丹阳太守.朱恒,庐江太守.张休,豫章太守.顾穆的四大家族,这一派更倾向于保皇派。

    另一派则是曹氏一脉的,镇东将军.夏侯尚和章安县令.贾充,以及九江太守.步骘和扬州別驾.诸葛恪。

    建安三十六年,阳春二月,朝廷推行九品官人法的正式公文也到达了扬州刺史府。

    在公文到达的第二天,四大家族和在吴的曹氏一派,便分头张罗去了,有了月余的准备,行动起来自然也就方便快捷一些了。

    果不出意外,四大家族当中,年龄最长的丹阳太守.朱恒和陆抗副手.庐江太守.张休成为了扬州的小中正官。而另一派中的镇东将军.夏侯尚和九江太守.步骘,则成为了扬州的另外两个小中正官。

    就这样,两个月之后,朝廷的案头上收到了从扬州发来的,第一份有关人员定级的邸报。

    这份奏报上,扬州共点评和推荐人员三十六人,其中四大家族的十六人,其余士族的十三人,寒门子弟七人。当然作为帝国政策推行以来的第一份察人定品的邸报,这份奏报里所点评推荐之人,还算是都各有所长,当然顾荣,步阐也均在其列。

    总体来讲,扬州两派这一次,算是打了个平手不分胜负。

    只是,起风了,又怎会轻易停息,希望都能好好的活着。

    ......

    在扬州九品定法之时,其余各州自然也都在忙碌着。

    荆州、徐州、益州、兖州等其余各州,也俱有定品人员的推荐,可相对而言自然就没有扬州那么多了。

    九品官人法的下发,让这天下再次活跃了起来。本来一众士族们都死气沉沉的,如今又重新恢复了生计。山林中很多隐退的有才之士,见到朝廷如此敬贤,也选择了出世入仕。更有甚者,竟然选择了毛遂自荐,上各地官府报名登记去了,当然这里面寒门子弟居多。

    另外一方面,中正官在对各地在职官员定品之后,各地不法的官员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得到了贬谪和惩处。剩余侥幸逃脱的,也安分起来,唯恐有朝一日东窗事发,被人所揭发了。

    当然,向刺史、別驾、太守、郡丞这一类的封疆大吏,自然是有许都朝廷来定品的,各地州府自然无权过问。

    不管怎么样,九品官人法的出现,让自桓、灵以来混沌的吏治,得到了澄清。而陈群的大名,也彻底的名扬天下了,无论是谁提起他来,都会暗暗的伸出大拇指来。

    这是建安三十六年春,所发生的事情。

    士子们为国效力,百姓们安居乐业,商人们醉心商贾。

    这个天下,终于有了一丝太平盛世的感觉,只是......

    wap.

    /51/51847/14531487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八十八章 风起江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