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三)(5k)[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雒城东南,蔡府门前,一骑翩然而至。
nbsp刘备翻身下马,踏上石阶,上前叩门。
nbsp开门的正是当日被他相救的蔡府驾车老仆。
nbsp“不知蔡郎中可在?”刘备笑问道。
nbsp“刘君快快请进,我家郎中今日刚好休沐,刘君来的正是时候。”老仆倒是热情的很。
nbsp之前蔡邕便交代过,刘备是对他们家有大恩情的。若是他日来访,定然要以礼相待。
nbsp老仆引着刘备进入府中,来到正厅。
nbsp“我家家主正在后院研究藏书,刘君少等片刻,我去通禀家主一声。”老仆告罪一声,退了出去。
nbsp厅中只剩下刘备一人,他沿着厅中行走,观察着挂在墙上和屏风上的字画。
nbsp蔡邕文名传遍天下。
nbsp其成名之处,自然不只是独创的飞白体。其人书画音律,无一不是上上等。
nbsp刘备在屋中走了一圈,心中有些可惜。
nbsp可惜自家如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再也做不得梁上君子。
nbsp不然今日这屋中若是还剩下一副字画,就算是他刘玄德没本事。
nbsp他见不得这般入宝山空手而归之事,越想越是心痛,只得缓步走出厅中。
nbsp今日厅外日光正好,和煦的日头透过云端的缝隙洒落在身上,给人带来些暖意。
nbsp风声不小,吹的檐下的九子金铃不时沙沙作响。
nbsp刘备闭着眼,站在廊下,听着屋外的风铃声,享受着这片刻的安静时光。
nbsp他忽然听到一声哭喊,声音稚嫩,不似成人。
nbsp他连忙朝着院中走去。
nbsp来到院中,见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姑娘正站在一棵树下抹着眼泪,原本粉凋玉砌的小脸已然被泪水染成了一只花猫。
nbsp刘备凑上前去,笑道:“可有何事备能相助?”
nbsp在树下大哭的小姑娘正是蔡邕次女,蔡琰蔡昭姬。
nbsp蔡琰自然是识得刘备的。
nbsp他们曾见过两面,一次是当日刘备当街教训曹破石,一次是刘备来家中拜访。
nbsp小姑娘收敛了泪水,用力抹了抹脸,有些笨拙的作了个揖,“刘君。”
nbsp她抬手指了指树上,“琰见今日天色甚好,便在院中放纸鸢,不想被方才的一阵风挂到了树上。”
nbsp刘备抬眼看去,树梢上果然挂着一只纸鸢。
nbsp此树颇高,高到即便是在他这个两辈子都喜欢爬树登高的人看来都有些危险。
nbsp只是他低头看了眼正抬眼望着他的小姑娘,然后便是用力咬了咬牙,开始挽起衣袖裤管。
nbsp等到打点妥当,他迈步来到树下,顺着树干攀爬而上,其中有几次都差点蹬空。
nbsp小姑娘在树下攥着拳头,默默为他打气。
nbsp好在他身子灵活,加上手臂要比旁人长上一些,最后终究是有惊无险,拿到纸鸢之后平稳落地。
nbsp只是虽然安稳无恙,可他身上的衣服却是被树上的枝干刮破了不少。
nbsp刘备将纸鸢交给蔡琰,随口叮嘱了她几句,以后放纸鸢时要离着这大树远一些。
nbsp蔡琰抱着纸鸢点了点头,道谢后跑了开去。
nbsp刘备的目光顺着蔡琰跑走的方向看去,见她跑出不远便扑到了一个少女怀中。
nbsp那少女姿容清丽,站在远出朝着刘备点头致谢,接着便带着蔡琰朝后院走去。
nbsp他倒是也不曾放在心上。
nbsp汉代男女之防其实算不得严苛,至少要比日后的宋代好上不少。不过蔡家到底是书香门第,男女之隔严苛一些也属正常之事。
nbsp刘备低头打量了一眼身上带着不少破洞的衣服,无奈的苦笑一声。
nbsp若是方才一不小心从树上落下,只怕就要提前抄袭孔明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nbsp男人啊,总是死要面子。
nbsp…………
nbsp“看来玄德今日来的颇为匆忙啊。”
nbsp正厅里,蔡邕一脸古怪的打量着刘备上的衣衫。
nbsp“说来蔡公许是不信,备是在今日来的路上见有宵小欺压良善。备的为人蔡公也是知道的,实在是见不得这般事,便上前将他们教训了一番。蔡公莫看备狼狈如此,可那些宵小之辈比备要更惨的多。”刘备面不改色。
nbsp“玄德真是仁义之人。”蔡邕感慨一声。
nbsp此时屋后传来一阵不合时宜的笑声。
nbsp蔡邕咳嗽一声,“玄德此来莫非是有事不成?”
nbsp刘备与曹操不同,他可不曾看出刘备对书法乐理这些有什么兴趣,那此来定然不会是为了向他求学。
nbsp刘备笑道:“备此来确是有事相求。”
nbsp他将要开酒舍之事与蔡邕详细说了一番。
nbsp蔡邕只是点了点头,“玄德如此行事,只怕你先生那一关你便不好过。蔡某不过一介腐儒,想来此事却是帮不上玄德了。”
nbsp“卢师那里备自然有法子。至于今日前来,则是希望蔡公也能加入其中。不知蔡公意下如何?”刘备笑道。
nbsp蔡邕打量了刘备几眼,沉声道:“玄德是欲要我坐于火上不成?”
nbsp“你是卢子干之徒,想来也知何为清流。若是我真的参与其中,且不说其他如何,最少在文坛之上定然是要被那些学子们的口诛笔伐的。老夫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清名,也会因此毁于一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刘备点了点头,知道蔡邕说的确是事实,如今所谓的清流,无非就是站在宦官对面。
nbsp只要有些才学,又敢怒斥的宦官的便是清流。甚至没有才学,只要敢怒斥宦官的,最少也可搏个刚直之名。
nbsp天下汹汹,其罪皆在宦官。
nbsp敢有非议之人,必是士人群起而攻之。
nbsp这便是如今文坛的主流。
nbsp酒舍一事,灵帝可以不在乎,他本就是手握权柄之人,自然无人敢非议。
nbsp二袁不在乎,他们和袁赦之事早已传遍雒阳,不然为何同为名门的杨氏低调做人,而袁氏却能出行之时轻裘快马?
nbsp段颎这般边将自然更是不在乎,当年他本就是靠着投入宦官麾下才能在雒阳站稳脚跟。
nbsp刘备不在乎,如今他毕竟还是个不被人看入眼中的小人物。
nbsp蔡邕却不得不在乎。
nbsp他文名满天下,若是一朝不慎,和宦官扯上关系,只怕这积攒了一辈子的名头便要尽数付之东流了。
nbsp付之东流也只是小事。
nbsp如今他声名满天下,天下誉之,一朝毁弃,那便是天下谤之。
nbsp刘备笑道:“蔡郎中所言不差,要郎中做此事,确是要冒着不小的风险。只是备一直觉的郎中所求的,是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而非一个清流之名。”
nbsp“玄德此言何意?”蔡邕一脸不解。
nbsp蔡邕此人在文事上确是不出世的奇才,可在政治一事上却稚嫩的很。
nbsp后来蔡邕身死,固然是有王允刚愎自用之过,可蔡邕在其中未必没有过错。
nbsp刘备笑道:“若是蔡公参与此事,清流之名或会不保,只是蔡公也当知当年陈公前去为张让之父送行之事。”
nbsp蔡邕点了点头,明白了刘备的意思。
nbsp“若蔡公独持清白之名,于朝堂之上与宦官分庭抗礼,自然会得天下士人赞誉,声名远播于四海。到时谁不称蔡公一声天下名儒?日后说不得还会在史书之上留下一个忠直耿介蔡郎中之名。”刘备笑道。
nbsp“只是于备看来却不该如此,昔年岑晊效命于成瑨,违律法而杀人。若是他是能同死,备还能赞他一声好汉子。可害上官身死却又奔逃而去,如此人物竟仍得天下赞誉,备以为当笑之。”
nbsp说到兴起之处,刘备激愤而起,“昔年张俭为清流之首,抨击宦官,辞赋千余,康慨陈词,世人以为天下豪杰。然其后逃亡天下,
第一百一十三章 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三)(5k)[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