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父子迷惑行为大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余者皆是贾府自己人。

    nbsp史老太君便先让薛母点戏。

    nbsp这是待客之道。

    nbsp薛母哪里肯,推拒再三,最后实在让不过。

    nbsp就点了一出《西游记》。

    nbsp这是史老太君素日喜好的热闹戏。

    nbsp接下来,史老太君让宝钗点。

    nbsp宝钗连让王夫人、邢夫人等长辈先点。

    nbsp等长辈们点完了,史老太君又让宝钗点戏。

    nbsp实在推不过,宝钗便也如母亲一样,点了一出《山门》。

    nbsp宝玉当她也按史老太君平日的喜好,因此在旁听了一撇嘴,滴咕道:

    nbsp“都只好点这些戏。”

    nbsp宝钗和她坐得不愿,自也听见,便笑着道:

    nbsp“你白听了这几年戏,哪里知道这出戏排场词藻都好呢?”

    nbsp宝玉闻言面露不信,撇嘴道:

    nbsp“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

    nbsp这话想必也只有他敢说。

    nbsp其余人都知史老太君喜好,每次点戏都是依热闹来点。

    nbsp可能正因如此,让宝玉听得太多。

    nbsp都听到腻烦了。

    nbsp宝钗见状也不生气,只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更不知戏了!”

    nbsp见宝玉一脸不信,宝钗又道:

    nbsp“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

    nbsp“况那词藻中,有只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

    nbsp宝玉这时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些来,央求道:

    nbsp“好姐姐,你念给我听听吧!”

    nbsp宝钗见那边正自点戏,也无别事,便念道:

    nbsp“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nbsp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nbsp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nbsp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nbsp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nbsp《山门》也叫《醉打山门》,是水浒故事里的一段。

    nbsp讲的是鲁智深打死恶霸郑屠后,避祸五台山为僧,又因醉酒打砸了寺院和僧人,被师父智真长老遣送别处的故事。

    nbsp寄生草是曲牌名。

    nbsp宝钗说的这段,正是鲁智深辞别师父时唱的,颇具禅意的一段。

    nbsp宝玉听了眼中发亮,喜的拍膝摇头。

    nbsp一时称颂不已,口中连道:

    nbsp“好好好!宝姐姐果然博闻强识,无书不知!”

    nbsp一旁黛玉见宝玉大惊小怪,白了他一眼。

    nbsp“宝姐姐自是博闻强识,只是你不读书没得见识,看戏还不安静些?”

    nbsp说到此,又把嘴一撇,不屑道:

    nbsp“还没唱‘山门,你就开始‘装疯了。”

    nbsp宝玉不敢惹她,闻言只能干笑。

    nbsp但在心中还品味着这曲《寄生草》。

    nbsp一时只觉甚合他的心境,

    nbsp尤其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句。

    nbsp这时,已经轮到王熙凤点戏。

    nbsp亲孙子可以不顾老太君喜好,但她这个孙媳妇自然不会。

    nbsp而且王熙凤不仅知道史老太君喜欢热闹,还知她更喜欢笑料多的。

    nbsp当下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史老太君果真更又喜欢一些。

    nbsp由此可见,王熙凤这个孙媳妇,真就比孙子强了百倍。

    nbsp一时间,宝琴、黛玉、妙玉、史湘云等外客都点了。

    nbsp宝玉、迎、探、惜三春,李纨等自家人,也俱点了。

    nbsp三班戏班,按出扮演。

    nbsp于是大家看戏,到晚方散。

    nbsp等回了房里,宝玉还沉浸在那曲当中,看着像是失了魂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袭人见状叹道:“娘儿们、姐儿们都喜喜欢欢的,你怎么又这个样儿了?”

    nbsp宝玉闻言依旧发痴,口中却道:

    nbsp“他们娘儿们姐儿们,喜欢不喜欢,与我何干?”

    nbsp说着还唱了起来,道:

    nbsp“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nbsp袭人被唬了一跳,皱眉道:“二爷这是说什么傻话?”

    nbsp“哪有什么傻话,我只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nbsp又说又唱,到这句,不觉眼泪就掉了下来。

    nbsp袭人见这景况,再不敢和他对话。

    nbsp宝玉细想这一句意味,不禁大哭起来。

    nbsp哭着哭着,他翻身站起,至桉边,提笔立下一偈:

    nbsp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nbsp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nbsp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nbsp写完了,觉得自己虽解悟,别人看了恐怕不懂。

    nbsp于是他又填一只《寄生草》写在偈后。

    nbsp又念一遍,自觉心中无有挂碍,才上床睡。

    nbsp第二天,到了正日子。

    nbsp冯一博这个外孙女婿,也来为老太君祝寿。

    nbsp他到后面拜寿之后,就到前堂由贾政等爷们招待。

    nbsp贾政的众多清客也俱都到了。

    nbsp这人一多,贾政就有心让儿子露露脸。

    nbsp当下便把宝玉叫来,笑着问道:

    nbsp“近日可有读书?”

    nbsp宝玉一听,顿时沉默不语。

    nbsp其实哪怕他随口说两句,大家一夸就过去了。

    nbsp可现在他一沉默,贾政就有些挂不住面子。

    nbsp知道这两日宝玉都在后宅听戏,便一拍桌子,骂道:

    nbsp“混账东西,整日就知看戏听曲,以后你干脆就去写戏得了!”

    nbsp宝玉被吓得一缩脖子,但也被提醒了,便道:

    nbsp“父亲说的是,我昨天倒还写了一曲,请父亲品鉴。”

    nbsp说着,他到书桉前,抬笔先把那佛偈写上。

    nbsp在下面又铺一张纸,题头写到:《寄生草·解偈》

    nbsp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尹,肆行无碍凭来去。

    nbsp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

    nbsp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nbsp这首《寄生草》曲,正是宝玉在写了《参禅偈》后填的。

    nbsp所以题目叫解偈。

    nbsp“无我原非你”,取意于《庄子·齐物论》:

    nbsp“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nbsp没有它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东西来体现它。

    nbsp“我”与“彼”,指的是“我”与“道”的关系。

    nbsp宝玉借来放在佛偈之中,就成了“我”与“禅”的关系。

    nbsp贾政这时已经懵了,如何也没想到贾宝玉会来这一手。

    nbsp说写曲还真写了个曲。

    nbsp再一看内容。

    nbsp好嘛!还悟了禅机。

    nbsp好在曲倒是好曲,倒是不耽搁露脸了。

    nbsp至于其他,等诸人散了,再找他算账吧。

    nbsp于是贾政随手递给诸人传阅。

    nbsp因冯一博在诸客中身份算是顶尖,就先到了他手里。

    nbsp他也不是第一次参与,知道这事的流程。

    nbsp夸就完了。

    nbsp于是他刚看了开头佛偈,便笑着道:

    nbsp“宝玉兄弟真是了不得,小小年纪已得了神秀大师的几分真意。”

    喜欢。

第一百七十章 父子迷惑行为大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