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大势难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很显然,这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语气轻浮的侮辱种地的农民。
nbsp这是智商、情商,素质、修养,一样也没有。
nbsp在场大多数有功名在身的人,此时都对他投以鄙视的目光。
nbsp“好一个泥腿子!”
nbsp一直隔岸观火冯一博,忍不住失笑摇头。
nbsp今日他安排自己做侍班官员的身份,本来是想隐于幕后。
nbsp作为新政的策划人,他也没必要急于冲锋陷阵。
nbsp可此人的出现,让他来了些兴趣,觉得是时候给文武百官上一课了。
nbsp“无论是陛下,还是士绅,都是你说的泥腿子在供养,你却拿起碗吃饭,放下碗骂泥腿子?”
nbsp冯一博缓步向前,不紧不慢的朝丹陛拜了拜,才继续道:
nbsp“按你所言,士绅是中流砥柱,那就更应该拿出中流砥柱的担当。”
nbsp那人见是冯一博,却没当回事。
nbsp听他为“泥腿子”说话,便不屑一笑,回应道:
nbsp“士绅的担当,就是为陛下牧民,什么叫牧民知道吧?”
nbsp冯一博笑着道:
nbsp“愿闻其详。”
nbsp“牧民就是放牧,这些泥腿子就是牛马!明白吗?”
nbsp那人觉得自己解释的十分精妙,不由有些得意起来,还洋洋自得的继续道:
nbsp“我们做官就是看着这些牛马,让他们老实干活,按时缴税!”
nbsp这人虽然说的粗鄙,但也算生动形象。
nbsp其实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会傻到说出来。
nbsp冯一博点点头,试着引导道:
nbsp“真是长了见识,原来农民在这位大人眼里就是牛马,那按照这个理论,士绅是不是陛下的牛马呢?”
nbsp那人失笑着摇头,回应道:
nbsp“士绅自然就是为陛下放牧之人。”
nbsp“原来你只是不把百姓当人。”
nbsp冯一博
nbsp他明白这人是个混人,也不在与他纠缠。
nbsp只不动声色的看了刘正一眼。
nbsp刘正会意的点点头,心中思讨着这人应该掉到哪里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nbsp冯一博转而扫视着满朝文武,沉声道:
nbsp“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匹夫能力有限,仅靠匹夫如何能让国家兴盛?”
nbsp农民勤劳朴实,一点一滴创造着财富。
nbsp如果这些财富用来建设国家,也算物尽其用。
nbsp然而,这些财富却大多被人以各种方式剥削到了自己的囊中。
nbsp乡绅地主就是剥削的主体。
nbsp“士绅能力更强,此等为国尽忠,为陛下分忧之事难道不该尽一份力吗?”
nbsp这些人依靠剥削获得财富,不断的兼并土地,以此获得更多的财富。
nbsp这些财富他们宁愿烂在家里,也不愿拿出分毫。
nbsp长此以往,这样的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就成为社会的毒瘤,也是很多朝代崩溃的源头。
nbsp“有人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nbsp这话让在场有功名在身的人不由一振。
nbsp很多人隐约觉得,这似乎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nbsp“只有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而不是你推我让,只想让无能的匹夫尽责,如此,士绅才是大魏的中流砥柱!”
nbsp一味的享受特权,如何能称为中流砥柱?
nbsp这样的柱子,放在历史的车轮下,最多只是个常常被碾压过去的减速带罢了。
nbsp“不然只安享权利,而不尽义务,就是国之蛀虫,早晚要被除掉!”
nbsp说到这里,冯一博特地看向水溶,意有所指的道:
nbsp“此法恰恰就是给士绅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让国家兴盛之法!”
nbsp水榕闻言,心中咯噔一下。
nbsp很显然,冯一博不仅在回应他“恶法”的评价,也是在暗示他该抓住机会。
nbsp不然……
nbsp不等北静郡王想清楚,李守中也上前一步,面无表情的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此法,一可降低平民百姓的负担,二可改善朝廷财政不足,三可以让百官无后顾之忧,唯独让乡绅地主们多贡献些,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如此一箭三凋之良策,老夫也不能不支持一下。”
nbsp冯一博虽然没和他商量,但他却知道这事必然和徒弟有关。
nbsp即使张松越和陈勤之站出来,他也觉得这事是自己徒弟主导的。
nbsp对于冯一博没和他商量,李守中觉得应该是徒弟不想牵累自己。
nbsp所以他思索再三,还是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nbsp眼见内阁首辅和次辅都出言支持,元春便看向另外两人,问道:
nbsp“不知道赵阁老和贾阁老怎么看?”
nbsp贾雨村一听就明白元春的意思,当即上前一步,朝丹陛一拜道:
nbsp“此举利国利民,大魏如今正是艰难之际,也只能先苦一苦我们士绅了。”
nbsp他虽然表示赞同,却将自己放在士绅当中。
nbsp同时,贾雨村还用一个“先”字,暗暗透漏出自己的无奈。
nbsp赵舜君这时也站了出来,朝丹陛一拜道:
nbsp“此为善政,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nbsp对于涉及士绅的事,他只字不提。
nbsp只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说了对财政的好处。
nbsp内阁四人之中,虽然都出言赞同,却也有明显不同。
nbsp陈勤之力主改革,是新政的策划者之一,当然全力支持。
nbsp李守中的理念不同,但对徒弟想做的事也不遗余力。
nbsp贾雨村不情不愿,但他依附元春,不得出言附和。
nbsp赵舜君不闻不问,只想管好自己财政这一摊。
nbsp好在,四人虽然个有心思,却也勉强达成了一致。
nbsp“几位阁老都这样说,本宫就放心了。”
nbsp元春满意的点点头,随后恳切的道:
nbsp“当初只想着‘仁孝二字,得知先帝遗志如此,便急着代陛下尽孝,将其昭告天下,没想竟引得沸反盈天,反对的奏疏如云,幸有内阁诸公斡旋,才有后续举措。”
nbsp她这是尽可能的将此事揽在自己身上。
nbsp希望即使改革失败,也能有个缓冲的余地。
nbsp大不了,她胡搅蛮缠,承认个错误就是。
nbsp至少身为太后,不至于有什么性命之忧。
nbsp“如今诸位对此如此支持,终于让本宫和陛下对先帝有所交代了。”
nbsp听到元春习惯性的,又把景顺帝搬出来。
nbsp满朝文武就知道,这事算是暂告一段落了。
喜欢。
第四百零二章 大势难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