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 儒家的未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们需要知道这件事呢?



    nbsp——因为这五个人,皆不得善终!



    nbsp自汉室鼎立,一直到这五个彻侯家族的初代始祖故去,霸王不散的‘阴魂,都始终困扰着这五个家族。



    nbsp至于背后装神弄鬼,闹出一次又一次‘霸王阴魂不散的闹剧者究竟何人,实在是非常耐人寻味。



    nbsp其二:在项羽死后,天下各地几乎都是传檄而定,天下为汉所再度一统的趋势不可阻挡。



    nbsp可唯独项羽最后的保留地:鲁地,在当地儒生的号召下坚决不降,甚至还以整个地区为单位,为死去的霸王披麻戴孝。



    nbsp——在大部分人印象中,项羽是霸王、西楚霸王。



    nbsp但实际上,秦末义帝楚怀王对项羽最早的敕封,其实是鲁公。



    nbsp鲁地的儒生说:我们的王死去了,我们要为我们的王披麻戴孝;



    nbsp汉王杀死了我们的王,我们誓死都不愿降于汉王。



    nbsp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鲁地的儒生们,真的像自己所说的那样‘誓死不降,那倒也可以说:这又是一段名垂青史的佳话。



    nbsp就像后来,齐王田横自刎以证清白,其随从门客无一例外的与田横一同赴死,以至于葬送了墨家最后的骨干力量一样:只要当年,鲁地的儒生们说到做到,那就必将是又一段佳话。



    nbsp但最终,鲁地的儒生们‘出尔反尔,并没能按照自己说出来的大话,为霸王仗义死节。



    nbsp甚至几乎是刘邦刚派出大军,都还没来得及将鲁地包围,那些原本叫嚣着‘誓死不降的鲁儒们,就已近乎光速跪地称臣,并恬不知耻的表示:哎呀~



    nbsp【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



    nbsp我们都是说着玩儿的······



    nbsp这件事究竟真相如何,刘胜也曾有过猜测。



    nbsp作为孔丘的家乡,鲁地,向来就是儒家最根本的基本盘;



    nbsp与此同时,不是出于何种缘故,凡是在这片地区出生,乃至是在这片地区学习的儒生,便都会不由自主的变成《礼》的卫道士。



    nbsp何谓《礼》?



    nbsp一言以蔽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nbsp再说的直白点,就是王生王,臣生臣,龙生龙,凤生凤;



    nbsp农人子弟会躬耕,老鼠儿子会打洞。



    nbsp说到底,鲁地的儒生所坚持、恪守的《礼》,是极度原教旨注意的社会阶级固化。



    nbsp为什么呢?



    nbsp鲁地的儒生,为什么会坚持这种明显有些过于落后的准则呢?



    nbsp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nbsp因为《礼》,意味着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子子孙孙,就都应该享受‘圣人后代的特权。



    nbsp至于霸王死后,鲁地的儒生为什么要前倨后恭——为什么要先表示‘鲁地与霸王共存亡,之后又光速下跪,刘胜也思考出了大致的答桉。



    nbsp有很大概率,是这些鲁儒天真的认为:自己为霸王披麻戴孝的举动,可以让天下人看到鲁地的儒生‘仗义死节,从而在日后,在刘汉统治下的华夏大地,使鲁地的儒生拥有更多话语权。



    nbsp至于事后,大不了和刘邦打个哈哈湖弄过去,这件事也就算了了。



    nbsp毕竟刘邦那是王,还是日后要做皇帝的人,难不成还真能和文人、和孔子的后代过不去?



    nbsp要说当年,鲁儒们有什么算盘打错了,那也就是这一条了。



    nbsp——当时的刘邦,确实是汉王;



    nbsp项羽死后过去短短几个月,刘邦也确实在汜水河畔即皇帝位,建立了刘汉社稷。



    nbsp但即便是做了皇帝,刘邦,也依旧还是那个地痞流氓的性子,依旧敢将路边的儒生踢进渠沟里、在儒生的冠帽里尿尿;



    nbsp当然,也一点都不把‘孔圣之后当回事······



    nbsp“鲁儒之流······”



    nbsp“嘿;”



    nbsp“满口仁义道德,张口闭口‘法效宗周‘复井田制,亦或是‘礼教圣地‘孔圣故居。”



    nbsp“说到底,不就是想沾那孔仲尼的光,过上不劳而获的好日子?”



    nbsp···



    nbsp“都说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圣人之泽,七世而斩。”



    nbsp“自仲尼周游列国至今,过去了何止数百年、数十代?”



    nbsp“就算那孔丘果真是圣人,时至今日,也该到了‘恩泽散尽的时候?”



    nbsp语带戏谑的说着,又自顾自腹诽、滴咕一阵,刘胜缩进的眉头也终于再次松开。



    nbsp周仁说的没错;



    nbsp申培既然敢来长安,就必定是来道罪,而非兴师问罪。



    nbsp因为申培,不是鲁儒。



    nbsp只要不是鲁儒,就不可能作出‘向天子问罪这种自命不凡的荒唐事来。



    nbsp而对前来道歉、请罪的申培,年仅十九岁的天子胜,有至少九种方式来应对。



    nbsp九种······



    nbsp“除了申培,还有谁对此事有‘看法?”



    nbsp轻声问出此问,刘胜面上轻松依旧,耳朵却是不由稍稍竖起;



    nbsp却见周仁仍带着那抹轻松的笑容,慢条斯理到:“故博士辕固,似乎颇有微词。”



    nbsp“但也不过是发了几句牢骚,说陛下对儒人过苛之类,却也没敢再多说什么。”



    nbsp“济南伏生,倒是派家人带出消息:儒生赵绾、王臧术业不精,是其师申培的罪过。”



    nbsp“对于伏生的指责,申培专门派人送上礼物,以作为感谢······”



    nbsp听到这里,刘胜终于放下心来,没有再去关注已经不可能再发生的建元新政。



    nbsp——济南伏生,是如今天下,儒家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话事人。



    nbsp凡是有关于儒家的事,甚至于凡是有关于学术的事,只要这济南伏生发话了,那天底下就没几个人,有资格站出来说‘你说的不对。



    nbsp至于原因,也不很难理解······



    nbsp“谁让人家当年,在自家墙壁存下了完整的《尚书》,还教给了当时的《尚书》博士晁错呢······”



    nbsp“嘿······”



    nbsp···



    nbsp“对了;”



    nbsp“左丞相卫绾······”



    nbsp“罢了罢了。”



    nbsp“朕,还是亲自去一趟吧。”

第356章 儒家的未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