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真正的买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天裴宣机匆匆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俩人,有一个年岁近六旬,须发黑白参半的人,还有一个十分年迈的和尚。
nbsp三人来到骊山村前,安静地站着。
nbsp直到李泰知晓这个裴宣机又来了,本不想去见,可听说他还带了两个人前来,无奈之下,只好前往迎接。
nbsp脚步匆匆从自己的住处走出,李泰又撞见了上官仪。
nbsp“魏王殿下,下官愿一同前去。”
nbsp李泰瞧了一眼,没说什么,只是澹澹道:“一起去也好,只是言语还需本王来谈。”
nbsp上官仪点头,“下官只是好奇,来者是何人。”
nbsp李泰的脚步很快,身后跟着侍卫。
nbsp一行人来到近前,见到了对方。
nbsp“今日听说你没有带钱来,本王本不愿意来见你,上官兄几次与本王讲了待客之道,碍于为人君子的份上,这才前来。”
nbsp听着李泰勉为其难的话语,裴宣机躬身让开解释道:“魏王殿下,这位是赵郡李氏南祖一脉,李政藻老先生。”
nbsp话语顿了顿他又道:“这位是国清寺高僧法号慧旷。”
nbsp知晓了眼前两个人的来路,李泰半晌说不上话来。
nbsp对方来头竟然这么大,赵郡李氏一脉位于河北,一直以来都是望族,而且还是东西南三大支之一的李政藻。
nbsp自汉魏一直盘踞于河北一地,李楷之后位于赵国故地,在世家中,士族门第颇高。
nbsp所谓各盛家风,世言高华说的便是赵郡李氏,这一脉出自当年战国李牧之后,一直以来都是抵御匈奴与东胡的存在。
nbsp战国之后,几经辗转,到了李楷一脉开始起复。
nbsp而自汉魏以来,他们的势力不断扩大,经历南北朝,前隋之后,到了如今他们是河北一地最大的望族。
nbsp也是十姓七家之中,最低调,势力最庞大的一支。
nbsp再看眼前的慧旷和尚,从国清寺来,国清寺的渊源更深,国清寺自隋朝开始建立,那时候有个叫智顗的和尚。
nbsp那是一位很传奇的和尚,写出了六妙法门,法华文句,现在佛门有法华经也少不了智顗和尚的编撰。
nbsp有人说他是四祖之一,那人功德高得离谱。
nbsp天竺高僧波颇已经过世了,但国清寺的存在就连波颇都不敢瞻仰,只能参拜。
nbsp见到魏王正看着自己,慧旷和尚躬身道:“魏王殿下,老僧从国清寺来,本是来长安城接玄奘,但受李先生所邀,这才来骊山相会骊山县侯。”
nbsp裴宣机又解释道:“魏王殿下,这位高僧曾在国清寺,受智顗大师灌顶佛法,如今也是佛门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nbsp少了一个波颇还少不了佛门的其他人物。
nbsp佛门中人一直都在等着那个玄奘和尚回来。
nbsp李泰便问道:“你们等玄奘做什么?”
nbsp慧旷又道:“贫僧是为了那天竺的佛经才会等着玄奘,波颇过世之前来过骊山,听说此人与县侯有过一番长谈,可惜他已圆寂,现在贫僧想来见见他。”
nbsp李泰给了身后的侍卫一个眼神,让他们带话给姐夫。
nbsp上官仪的目光则是看着李政藻,心中越发确信当初的猜疑,是什么人能够有如此财力,赵郡李家肯定不够,就算是河北河南两家也不够。
nbsp但要算上佛门,这几家加起来,百万贯便足够了。
nbsp慧旷低声道:“老僧看过骊山所印籍传阅一直以来有人抄录,或是凋版来印,但骊山的书卷却不同。”
nbsp说着话,这个和尚拿出一卷卷字里行间很整齐,而且都是用的一种字体,乃是当世行书大家欧阳询的字体,可老僧有一件事不明白,骊山不可能每一卷书,每一页都刻有凋版。”
nbsp他低着头闭着眼,站在阴沉天空下,“骊山可有其中法门?”
nbsp世上的事情就这么有趣,一门造纸术惊动了如此庞大的团体,他们都是聪明人,也都是学识最渊博的一类人。
nbsp别人看不出来,难道这些人看不出来印刷术中的门道吗?
nbsp当然,骊山的印刷术与外面的凋版印刷不同,活字印刷这世上只有骊山独一家。
nbsp上官仪更明白这个李政藻是何人,当年生父上官弘在前隋为官,江都兵变时自己还年幼。
nbsp就见过这个李政藻,他比以前老了很多很多,但不妨碍认出这就是当年与生父同朝为官的人。
nbsp是名门望族,又与前隋有联系,还是能拿出如此多的银钱,先前的疑惑在这一刻全部打消了。
nbsp只要他们联合佛门,这点钱不在话下,为什么送来的银钱中有这么多前隋的铜钱,那是因为这些人早在前隋时就发家了。
nbsp这一切都是串联上,他们就是这一次买卖造纸术的幕后势力,他们与佛门就是这一次的买方。
nbsp上官仪不排除有别人,但只要有这两家,赵郡出人,佛门出钱,足够了。
nbsp“你就是上官弘的儿子吧。”李政藻颔首道。
nbsp上官仪双手握拳,眼神中带着怒意看着这个人。
nbsp李政藻继续言道:“听说江都兵变,上官弘死在了宇文化及的手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闻言,上官仪怒色更甚。
nbsp李政藻的语气平静,“听说那一夜上官弘死了之后,就连你的胞弟上官谨也被杀了,只剩下了你一个人。”
nbsp“可怜呐,你颠沛流离活到至今,老夫听说你了,在一座寺庙中苟活,后来从扬州一路走到长安城。”
nbsp说起当初的伤疤,上官仪就要怒目冲上前,却被李泰的侍卫拦住。
nbsp上官仪怒喝道:“以为你死了!”
nbsp李政藻感慨道:“老夫归唐之后一直任宜州长史,至今。”
nbsp上官仪几度要冲上去,怒吼道:“家父罹难之时,你在何处!为何江都兵变死了这么多人,为何你就活着!”
nbsp话音落下,慧旷念了一声佛号,“如今再相见乃是因缘际会,还望施主莫被仇恨遮蔽了双目,罪魁祸首宇文化及的因果早在李神通与窦建德的屠刀下,结束了。”
nbsp隔着两代人的恩怨,上官仪这一刻怒从心中起,他再问道:“你是不是宇文化及串谋,你早就知道江都要出事,你早就逃了。”
nbsp李政藻低声道:“一直派人在打探你的消息,惜上官弘英年早逝,只是听说你入了弘文馆,再去了骊山,老夫便不好再多过问了。”
nbsp事涉当年的江都旧事,有些事情已经说不清了,当年相关的人死的死,逃的逃。
nbsp不过正如上官仪猜测的,当一切线索都串联起来的时候,便是中原的这两股势力。
nbsp有着强大的势力
第六百一十五章 真正的买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