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关中商人再加赋税三成,不仅仅如此,商人入市都要受到严格的查验。
nbsp这当然也涉及了河西走廊的形势。
nbsp此刻的骊山,张阳看着家里的一大窝熊,两头熊猫趴在华清池边,憨态可掬地打了一个哈欠,甚至用爪子捧着冰凉的池水。
nbsp熊猫很容易养熟,它们也越发懒了,很少再去竹林里自己啃竹子,而是已经习惯了婶婶挖来的竹笋,它们坐在池边等着就有食物吃。
nbsp都怪女儿宠着这几头熊,张阳惆怅叹道:“我们家或许真的可以建一个动物园了。”
nbsp李玥还在看着朝中新立的赋税之策,对夫君的这番牢骚充耳不闻,“这税真是打蛇打七寸。”
nbsp张阳喝下一口茶水,点头道:“嗯,长孙老狐狸联合十余个文吏促成的这件事。”
nbsp李玥又道:“而且还规定各地商贩不得以赋税的名义,抬高货物的价格。”
nbsp“嗯,还把唯一可以转嫁风险的路子都堵死了。”
nbsp“河西走廊如今收税十成收一,如今再加三成,那些前来互市的关外人定然会闹事。”
nbsp张阳重重点头,“嗯,之后便是一波三折。”
nbsp“当真要如此打压商人吗?”
nbsp李玥越是诧异,张阳越是平静,接下来的种种反应都会冲着河西走廊而去。
nbsp他们打的不是骊山的主意,而是河西走廊。
nbsp大家都是狐狸成了精,那就不要说聊斋了,长孙无忌是希望通过抑制商贩的手段,让河西走廊重新回到他们的控制之中。
nbsp因为三月份就送来了奏章,嘉峪关的修建到了收尾阶段。
nbsp骊山与朝中的合作的工事也可以交付了。
nbsp而河西走廊一旦生乱,诸国商贩一旦闹事,危及的将是礼部。
nbsp他不是冲着骊山而来的,老狐狸写了一道奏章就可以让礼部,骊山,河西走廊,乃至西域诸国都自乱阵脚。
nbsp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赵国公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话,一份奏章,就可以让对手陷入无止尽的麻烦中。
nbsp他不是针对骊山,也不是针对商人,而是针对所有人。
nbsp“嗯,商人若多了危于社稷。”李渊看着沉睡的小心安抚须笑道:“老夫记得,有人说过虞世南临终前与长孙无忌有过一次长谈,说起了骊山,还说到了商人的品行,商人一旦抛却了道德,他们为了利益就会罔顾人命。”
nbsp李渊将小心安放入摇篮中,他老人家笑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以前有个叫商鞅的人,他最痛恨商人,恨不得将天下的商人都杀光,后来秦用了商鞅之法强大了。”
nbsp李玥摇头道:“皇爷爷错了,始皇帝也有封倮誉清的行为。”
nbsp李渊又道:“秦二世亡矣。”
nbsp行吧,你李渊这么说没什么好反驳的。
nbsp看着眼前夫妻俩,李渊走到华清池边继续讲着,“二郎是最效仿汉武之人,不论是屯兵之策或是定边方略。”
nbsp李玥放下了手中的书信陷入了沉思。
nbsp张阳拿起这卷书信,王婶将皇帝的旨意抄录了一遍才送来的。
nbsp李渊在家里用了一顿晚饭便走了,吃晚饭时饭桌上的气氛很不好。
nbsp弟弟妹妹都看得出皇姐心中有怒气,而这个怒气就是因为父皇的一道旨意。
nbsp饭后,张阳看着自家的值日表讲道:“小慧今天洗碗,小武扫地,丽质打理厨房。”
nbsp“喏。”三位弟子齐齐应声。
nbsp张阳再看值日表,明日就是高阳与东阳,清河了。
nbsp这值日表上还有夫妻俩。
nbsp因为家里的人手不够,两位婶婶也忙不过来,所以制定了一个值日表,大家轮流打扫卫生。
nbsp除却两位婶婶,每个人分成小组每隔七天一个轮换,其中休息一天。
nbsp一来骊山没有下人,就算是弟弟妹妹们有宫人侍候,那也只限于她们的起居。
nbsp张阳更愿意培养弟弟妹妹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也是骊山课业的一部分。
nbsp见媳妇还坐在房间中,她还看着这道旨意愁眉不展,张阳坐到一旁给她铺好了纸张,研墨。
nbsp“夫君,河西走廊之后要怎么办?现在旨意还没送到,可一旦被关外人知晓,必定生乱。”
nbsp张阳笑道:“是呀,关税本就有四成之多,再加三成他们就会越卖越亏。”
nbsp“赵国公实在可恶!”李玥挥去拳头。
nbsp这一拳砸在了张阳的胳膊上,只是夫君的神色微动,这肩膀实在是太结实了。
nbsp她下意识又捏了捏,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这般结实?
nbsp注意到媳妇正捏着手臂,张阳面无表情道:“手感如何?”
nbsp李玥皱眉道:“和以前一样。”
nbsp“都是耕地耕的。”
nbsp闻言,她眯着眼轻声笑着,别看夫君平日清闲,身为太府寺卿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时常要在田地里忙碌很久。
nbsp为了大唐人的饭桌上多一道菜,夫君都瘦了。
nbsp李玥侧目一看,低声道:“人家都是到了中年就会胖,夫君怎么还瘦了。”
nbsp“这社稷大事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朝中争斗不断,太府寺进展步履维艰,我能不瘦吗?”
nbsp张阳坐正身子神色凝重道:“你父皇真是个麻烦制造机。”
nbsp“河西走廊之事可有破解之法。”
nbsp“嗯,有的,也很简单。”
nbsp自隋以来,商税不设关税,而是收市税,从而让各国来往人员的交易更便捷一些。
nbsp常言道商税由征于市而税及关。
nbsp这入关货税还是自己提出来的。
nbsp长孙无忌一眼就看到要害所在。
nbsp张阳低声道:“其实赵国公的办法很笨,他将所有的货物的赋税都增加,其实如此一来,会让边关以物易物的现象更严重,人们会用各种办法来逃避,甚至会重新回到嘉峪关修建之前。”
nbsp讲税是一件很头疼的事,张阳不想过多地和那些朝堂的老油子周旋,最好能够让房相来安排。
nbsp随着夫君的话语,李玥提笔在纸上开始书写。
nbsp张阳朗声道:“你将七成赋税的其中四成给玛瑙玉石,两成交给牛羊牲口,最后一成交给粮食,如此算算赋税可有增多?”
nbsp“嗯,确实多了,因为玉石玛瑙价格更高,而牛羊牲口的入市货税反倒比之前少了,少了……咦?少了的钱去哪儿了?”
nbsp李玥稍稍一算登时就觉得诧异。
喜欢。
第七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