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第一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太子监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其一,“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认为隋朝之所以亡就是因为“不闻其过”,劝谏李渊虚怀纳谏。

    nbsp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认为隋炀帝沉迷于靡靡之音,奏请李渊废除旁门左道的淫乐,雅正社会风气。

    nbsp其三,“性相近,习相远”,认为隋炀帝之所以变得昏庸是因为身边的奸佞太多,劝谏李渊认真挑选太子以及诸王身边的近臣。

    nbsp【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

    nbsp这三条建议句句中肯,字字啼血,显现出孙伏加康慨至诚的品质。

    nbsp李渊深受感动,慨叹道:“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谬乎?”

    nbsp并针对孙伏威刚直至诚的品性,作出点评:“即怀凉直,宜处宪司”。

    nbsp孙伏加本就博学多才,精通律法,也是起家于法曹一职,对于宪司一道很是精通,李渊便封他为治书侍御史,执掌审理疑狱。

    nbsp在担任治书侍御史后,孙伏加依旧勤奋向学,并于武德五年参与科举,结果高中状元,李渊大喜,委以重任,升为大理寺少卿。

    nbsp高冲敬佩的便是孙伏加那至诚至刚的品德,如此人物执掌刑狱,不惧权贵,那些冤假错桉便少许多。

    nbsp更重要的是高冲知道孙伏加此人不仅是性格忠直诚恳,其眼光也是一流。

    nbsp隋末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人先后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但孙伏加作为贝州人,窦建德的老乡,偏偏选择投奔李渊。

    nbsp在玄武门之变前,明明秦王府诸将大多已经流放外州,势力大大减弱,但孙伏加偏偏选择支持李世民,这般审时度势的能力,着实令人敬佩。

    nbsp看着高冲年纪轻轻,功勋卓着,但并无骄矜之态,孙伏加微微颔首,“高少卿初来大理寺,若有不明之时,随时可来寻我,本官若有不当之处,高少卿亦可直言”。

    nbsp二人虽是官阶一样,但是高冲毕竟爵封郡公,从这一方面来说,在地位上略高于孙伏加。

    nbsp见孙伏加果真如此忠直至诚,高冲更是心生敬意,孙伏加公务繁忙,互勉几句便是告辞离去。

    nbsp看着孙伏加的背影,高冲由衷赞道:“真乃至诚君子啊”。

    nbsp有这么一位尽职尽责的同僚,高冲也就没有什么公务压力。

    nbsp途径孙伏加公房时,见他一头埋进堆积如山的卷宗之中,高冲不由得些许汗颜。

    nbsp混混一日过后,高冲宴请大理寺诸位同僚赴宴。

    nbsp本以为刚直不阿的孙伏加不会赏脸,没想到孙伏加如约而至。

    nbsp席间讨论起天南地北的稀奇事,还有大理寺那些匪夷所思、曲折离奇的重桉,席间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nbsp高冲在大理寺混日子的时候,东宫并不平静,眼见大权在握,李建成兴奋不已,每日里处理国务直至深夜,意犹未尽,乐在其中。

    nbsp李建成不仅不顾众臣反对,大肆培植亲信,在看到一封来自于军器监的奏疏后,顿时心中一动,燃起一丝疯狂的想法。

    nbsp沉思片刻,李建成下令:东宫六率兵甲破旧,亟待更换,命军器监速将这批新打造的兵器盔甲调来东宫。

    喜欢。

第四百零四章 太子监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