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8章 校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福建广东因为倭患已经乱成一锅粥,不过礼部宗人府发往各地王府的行文还是开始有了回应。

    nbsp虽然各地的王爷们大多很是贪婪,可是在京城的皇帝发话后,多多少少都会乖乖的送来金银财帛,只不过识远近亲疏而定。

    nbsp实际上到了嘉靖朝,朝廷财政一直都很拮据,嘉靖二十年,京城太庙被天火焚毁,准备重新修建时,面对朝廷财政困难,大臣们就决定各自捐献工资。

    nbsp只不过嘉靖皇帝觉得让大臣捐钱修太庙,面子上实在无光,只接受老朱家内部捐款,也就是让各地王府的王爷们捐献,毕竟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实在不好让外人出钱。

    nbsp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国家的“大庙“,是古代皇帝祭祀远祖、近祖的地方,有时候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

    nbsp太庙之内收录着本朝皇帝的神位,从开国之初到现任皇帝的更迭,可以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

    nbsp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nbsp所以嘉靖皇帝当时的决定,不管是文武百官还是皇室宗亲都觉得理所当然,所以当时捐献意向还是很强烈的。

    nbsp不过这次捐献是为了重录《永乐大典》,这就要看情况了。

    nbsp嘉靖皇帝虽然居住在西苑,可是对宗人府收到的各地反馈已经派人守着,收到后第一时间送入西苑他手里。

    nbsp“哼哼......”

    nbsp看着手里收到的第一批王室向礼部报送的文书,嘉靖皇帝只是轻哼了一声。

    nbsp基本上,各地的亲王、郡王们似乎都已经有了统一口径,那就是亲王捐献在金百两,银二、三千两的样子,郡王则是银千两。

    nbsp“捐的倒是很统一啊,似是早有勾连般。”

    nbsp轻哼过后,嘉靖皇帝幽幽说道。

    nbsp“皇爷,从行文后返回公文的时间看,这应该来不及才是。”

    nbsp一边的黄锦急忙答道,他知道皇帝这是有些不高兴了,觉得捐献的太少。

    nbsp毕竟嘉靖皇帝朱厚熜可是以兴王袭爵,当初的兴王府有多少家底他可是知道的,那还只是传了一代。

    nbsp朱右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孝宗朱右樘异母弟、明武宗朱厚照之叔,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就藩湖广安陆州,正德十四年薨,正德帝初赐谥“献”,即“兴献王”。

    nbsp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推尊为“兴献帝”,并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

    nbsp黄锦这个时候替那些王爷们说好话当然不是因为收了他们的好处,而是单纯不想嘉靖皇帝因此生气,影响身体。

    nbsp别人不知道,他做为嘉靖皇帝身边人,对皇帝身体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

    nbsp他能感觉到,自上次晕倒后,嘉靖皇帝的身体状况就已经开始下滑,已经不复当年,即使是这两年颇受宠爱的尚妃都已经许久不曾召入宫中侍寝了。

    nbsp看到嘉靖皇帝并不答话,黄锦急忙又指着后面说道:“皇爷,你看蜀王宣圻的回文,献助工黄金二百两银五千两,还有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朝弼等进矿金四百两矿银一万两,还有.....”

    nbsp“好了好了,朕看到了。”

    nbsp嘉靖皇帝此时没好气的说道,“宣圻是去年袭的蜀王爵位吧?”

    nbsp“皇爷好记性,确实是去年。”

    nbsp黄锦知道嘉靖皇帝明白蜀王为什么进献这么多,因为去年袭爵过程中嘉靖皇帝这边很痛快的下旨让他袭爵,连他母妃也一起封王太妃。

    nbsp至于为何,那自然是蜀王宣圻是以庶长子继承爵位,而非嫡子。

    nbsp另外,朱宣圻以世子身份管理蜀王府时,从嘉靖三十九年到嘉靖四十年,就不断向皇帝进献黄金、白银、川扇、罗衣等物,颇得嘉靖皇帝好感。

    nbsp至于为何表现如此殷勤,其实未必是蜀王朱宣圻真的对他亲近,而应该是其母妃的缘故。

    nbsp朱宣圻父亲蜀王朱承爚是嘉靖三十七年死的,但是此时做为庶长子的他不满十岁,按明制需要十岁才能袭爵,所以一直拖到嘉靖四十年。

    nbsp显然,在此期间担心有变,所以朱宣圻才会如此殷勤,不断进献财物获取嘉靖皇帝好感。

    nbsp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心机,自然是他身边人的指点。

    nbsp虽然知道,不过嘉靖皇帝的心情还是在黄锦一番言辞后好多了。

    nbsp“内阁那边有什么消息?”

    nbsp嘉靖皇帝的问话虽然没头没尾,可是黄锦知道,他问的是总校官一事。

    nbsp自礼部下文各王府后,内阁就已经开始讨论谁将出任重录大典的总校官,翰林院和礼部官员自然最为积极,而翰林院中不少自持楷书好者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nbsp官员参与抄录,在俸禄之外还能得润笔费,对于收入较少的清流官员来说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借此一观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永乐大典》,当是一大幸事,更何况还有考攻和升迁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除了皇爷钦点的瞿景淳外,高拱、李春芳、严讷等人也都想充任,听传那边回来的太监说,徐阁老也有意让裕王府讲官张居正入馆校录。”

    nbsp黄锦答道。

    nbsp“裕王府也有兴趣?”

    nbsp嘉靖皇帝只是澹澹开口问道。

    nbsp听到此,黄锦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话多了,实在不该说是裕王府讲官。

    nbsp“传回报,王府内并未就此讨论过,应该没有此心,只是徐阁老和高大人自己的想法,毕竟张居正可是徐阁老的得意弟子。”

    nbsp黄锦答道。

    nbsp“陈以勤回来没有?”

    nbsp嘉靖皇帝忽然开口又问起裕王府讲官。

    nbsp“没有,陈以勤还在丁忧。”

    nbsp黄锦急忙答道。

    nbsp“殷士谵生性耿直,多勇少谋。”

    nbsp说着就摇摇头,显然不看好此人,至于其他的,总校官一职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第488章 校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