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9章 九江来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在京城混了二十年官场,可不是说说的。

    nbsp等张居正进了杨博府邸,见到人,先把戚继光的事儿说了起来。

    nbsp“叔大,这事儿我知道了,高新郑已经把公文送到兵部,听你的意思,想要保人?”

    nbsp杨博其实还打算继续隐忍下去,等高拱自己犯错的。

    nbsp实际上,就高拱的性格,要不是上面有隆庆皇帝的袒护,都不知道被他们这些官员玩死多少回了。

    nbsp高拱自认为行为做事滴水不漏,但实际上他的性格就是他致命的弱点。

    nbsp只不过,这些小错不至于让他失宠,所以张居正、杨博等人才不屑于出手,或者出手只会打草惊蛇,对他不会有实质性伤害。

    nbsp“戚继光在朝廷里,现在可没有人可以依靠。”

    nbsp张居正只是淡淡说道。

    nbsp这也是魏广德当初没有想到的,实际上他离开的时候,谭纶在蓟辽总督任上干的好好的,就算有事儿,京里不还有朱衡在吗?

    nbsp虽然他只是工部尚书,不过品级毕竟在那里摆着,大家多少都要给面子。

    nbsp有事做个和事佬,沟通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nbsp谭纶致仕,他没想到,至于后面,他也不想管了。

    nbsp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管都管不过来。

    nbsp“你想收服他?”

    nbsp杨博只是看了眼张居正,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说了句,“我知道了。”

    nbsp对他们这个层次的人来说,要保个人也就那么回事儿。

    nbsp在兵部,别管谁得了高拱的差遣要办这事儿,只要他旗帜鲜明站出来保人,就没人敢和他这个尚书作对。

    nbsp本来高拱的算计也是杨博不会管这事儿,毕竟不是他那边的人。

    nbsp只是没算到张居正的想法,至于戚继光会不会接受张居正的示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nbsp“老大人,高仪高大人那边是怎么回事?”

    nbsp戚继光的小事儿说完,张居正就要开始今天的重头戏。

    nbsp“别问老夫,我也正狐疑。”

    nbsp杨博知道张居正想问什么,可他也没有答案。

    nbsp京城就这么大点地方,宫里和内阁又都是京官们关注的重点,高拱保举高仪入阁的事儿半天时间就传遍了京城各大衙门。

    nbsp杨博在奇怪之余,也在嫉妒高仪的好命,就是比他多个翰林院的经历,入阁看似就是这么简单。

    nbsp“老大人的意思是,高大人那边,可能未必如我想的,和高新郑暗中有联系?”

    nbsp张居正试探着问道。

    nbsp在杨博府上,两个人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nbsp“算了,不想了,看他回不回京城吧,到时候我再问问。”

    nbsp杨博最后只是说道。

    nbsp说实话,他都回京城继续当官,他不认为高仪也会忍得住诱惑,前头不是还有他吗?

    nbsp不过按照他对高仪的熟悉,他不认为高仪为了当官会主动联系高拱,高仪好面子,铁定拉不下脸来。

    nbsp就算想要谋求复出,也会是联系他而不是高拱才对。

    nbsp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进入隆庆六年四月。

    nbsp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隆庆皇帝的身子时好时坏,太医院的太医几乎天天都往乾清宫跑,不断调整给隆庆皇帝调理身体的方子。

    nbsp一大早,清宁宫里。

    nbsp冯保手里拿着一封信飞快的在宫中奔跑,向着太子朱翊钧的寝宫奔来。

    nbsp沿路上的太监、宫女都自觉让到路两边,冲冯保行礼。

    nbsp这位可是宫里的大太监,也是这清宁宫的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推门进去,此时朱翊钧正坐在椅子上,有小太监正在给他梳头。

    nbsp古人留发,所以比后世人稍微麻烦点,那就是早上起来要梳洗一番才能示人,不然看上去就是蓬头垢面的样子。

    nbsp“冯伴伴,遇到什么事儿了,这么着急忙慌的。”

    nbsp因为梳头的缘故,朱翊钧依旧正襟危坐,没有看向殿门。

    nbsp“魏师傅给太子爷回信了。”

    nbsp“师傅怎么说?”

    nbsp听到是魏广德的回信,朱翊钧小脸一下子激动起来。

    nbsp他也就是听冯保讲故事或者说书的时候知道,那些文人雅士没事儿就给人写信,好像是件很风雅的事儿,可惜他这么大也没人给他写过信。

    nbsp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给他写信,小太子在心里感觉到极大的满足感。

    nbsp“这是魏阁老给太子爷的信,老奴可不敢看。”

    nbsp冯保假装尴尬的笑道。

    nbsp“冯伴伴,你好笨,孤都不识字,魏师傅给我写信,还不是要你读给孤听。”

    nbsp朱翊钧一听冯保这蹩脚的理由就笑了,“你们快点给孤梳头,孤还有正事儿要办。”

    nbsp两个小太监一阵手忙脚乱,总算很快把太子的头疏好,带上一顶“爪拉帽”。

    nbsp这点也和后世人的印象不同,其实在明朝的小孩子一般是不留发的,都是剃光头,皇子和民间小孩也是一样。

    nbsp明代儿童有剃发习俗,皇室子女也不例外,宫中设有“篦头房”,有近侍十余员,专门负责为皇子女请发、留发、入囊、整容之事。

    nbsp凡皇子、皇女诞生,到满月剪胎发,百日命名后,便按期剃发,谓之“请发”。

    nbsp皇子女们和民间的儿童一样,将头发全部剃掉,一根不留,“如佛子焉”。

    nbsp皇子平时戴玄青绉纱制作的六瓣有顶圆帽,名曰“爪拉帽”,到十岁时开始留发,留发一年后,又选择吉日“入囊”,即将头发总束于脑后,纳于特制的囊中,垂在身后。

    nbsp囊宽二寸许,长尺余,冬天用玄色纻丝制作,夏天用玄色纱。

    nbsp直到皇子选婚纳妃时,才择吉行冠礼,以示成人。

    nbsp朱翊钧因为要出阁读书,嫌剃光头不好看,所以已经留发一年了。

    nbsp不过也正是因此,头发要长不短的,打理起来还更加麻烦。

    nbsp梳好头,从冯保手里接过魏广德的信看了眼,封口完好还盖着魏广德的私章,心里大是满意。

    nbsp“冯伴伴,给我读读师傅都写了什么。”

    nbsp朱翊钧把信交回冯保手里,就催促道。

    喜欢。

第909章 九江来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