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隆万盛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2章 地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事,我们下来再想想,不过收回火器的事儿得抓紧进行。”

    nbsp魏广德听到谭纶说鸟铳的生产连官军装备都不足,微微点头还是说道:“另外我有个想法,今日请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nbsp“什么想法?”

    nbsp谭纶好奇问道。

    nbsp“我听说火器制造上,有不少残次品,边镇卫所都不愿意接收。

    nbsp他们需要质量好的火器,还要将官向兵仗局、武库司官员行贿才能获得。”

    nbsp魏广德一番话出口,谭纶脸色就是微变。

    nbsp这个弊端他哪里不知道,不管是在闽浙为官还是到了蓟镇,都少不得和南京、京师的这些人打交道。

    nbsp魏广德戳这话,谭纶也不想遮掩,他也是军户出身,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于是苦笑道:“善贷,这些都是老毛病了,就算我执掌兵部,却也没办法革除这些弊政。”

    nbsp别觉得成为兵部尚书就是兵部老大,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哪里那么简单。

    nbsp不说别的,葛守礼当初怎么离开的户部,还不是被户部的人架空,被逼走的。

    nbsp也就是后来高拱翻了身,葛守礼才有回朝的机会。

    nbsp否则,他的仕途也就止步于此了。谭纶如果革除兵部弊政,或许侍郎、郎中不会说什么,毕竟他们还有辉煌的仕途可以期待,可下面的员外郎、主事就未必了。

    nbsp其实,明朝很多问题,不是上面的人不知道,而是不敢动。

    nbsp上层官员有潜规则,下面的人也有,就连海瑞也要收衙门里的福利,这些福利较真说起来,都是盘剥来的钱财。

    nbsp只不过不是后世人以为的被当事人揣进自己口袋,而是入了衙门里的小金库,大家平分。

    nbsp然后,自然就是法不责众。

    nbsp这种钱拿起来还有个好处,你没法说是贪污,因为钱是进了不见光的公账,大家都分了钱。

    nbsp一查,就是得罪一个衙门。

    nbsp海瑞做县官,就是不和其他人一样,编织各种理由加税,摊派也是按照县衙实际需要向下面征收杂税。

    nbsp但是,他依旧要征收杂税,因为杂税是维持衙门运转必须的东西。

    nbsp这个规则,他也改变不了。

    nbsp“我不是说弊政,我是有个想法。”

    nbsp魏广德看着谭纶,小声说道:“正如你刚才所说,藩国也不是没有见识,他们很可能会对我大明装备的火器感兴趣。

    nbsp你说着东西卖还是不卖好?

    nbsp若是卖了,对我大明肯定多少有些影响,可若是不卖,又显得我天朝上国时刻防备他们,怕了他们。

    nbsp所以我就想,卖。”

    nbsp在谭纶诧异的眼神里,魏广德继续说道:“卖那些残次品,鸟铳只要保证打响一二十次就够了,然后就炸膛。

    nbsp如果他们要佛朗机炮,那东西夷人很挑,一般不轻易出手,咱们也卖,也是这类,只能打十来次就报废那种,你看如何?”

    nbsp“这.....怕是不妥吧。”

    nbsp谭纶紧皱眉头说道。

    nbsp“那些东西,他们拿回去不过就是试放几炮,然后就会贡起来。

    nbsp真到要大用的时候,那肯定是在战场上,兵荒马乱的,谁知道是不是多放了一点火药炸膛了。”

    nbsp魏广德继续说道:“就是这个品控问题,必须保证火器能用十五、二十次才行。

    nbsp若是太次,打两下就炸膛,那就不好解释了。”

    nbsp魏广德知道明军火器残次品,打两次就报废还伤人,这是早先明军对火器畏之如虎的原因。

    nbsp边军火器好些,内地卫所根本不敢试炮试铳,就怕炸了伤人。

    nbsp“真要做着生意?”

    nbsp谭纶一听,知道魏广德似乎铁了心要赚这个银子。

    nbsp当然,这个银子不是他私人得,而是朝廷得,相关的衙门也有好处。

    nbsp重点还是在于品控,质量能不能保住。

    nbsp“这个,怕是舜卿更有发言权。”

    nbsp谭纶只能把事儿抛给江治,他是工部尚书,兵仗局不知道,军器局的情况他肯定了解,能不能做出魏广德要的这种火器,只有他能确定。

    nbsp不过火器质量有好有劣他是知道的,但要精准把控他就不确定了。

    nbsp“舜卿那里我自然会问,今天主要是想从兵部角度看看,这样是否可行。

    nbsp这种事儿不能放到明面上说,只能私底下商议。”

    nbsp魏广德开口说道,他知道事情一旦败露对朝廷声誉的影响。

    nbsp所以,这件事儿就只能单独和人面对面说,知道怎么操作就行了。

    nbsp“若是残次火器,对朝廷当然没什么坏处。”

    nbsp火器若是只能用十来次,这样的东西和烧火棍没区别,谭纶就不认为会对大明有影响。

    nbsp“只是善贷,真有必要如此吗?”

    nbsp谭纶倒不是担心火器卖不掉,而是觉得有碍朝廷声誉,有些迟疑。

    nbsp魏广德轻笑道:“子理兄怕是不知道这火器交易的暴利,自然会这么说。

    nbsp别的不说,但就说佛朗机炮吧,如果卖给朝鲜或者琉球,按照成本翻十倍卖出去,我觉得都是可行的。”

    nbsp不过魏广德还是轻视了这个时期倭国大名对火器的热忱,几十年前的大海盗汪直就曾经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军火商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他把大明商品卖给夷商,交易的货物中就点名要火绳枪。

    nbsp因为这东西,他对夷人说是自己用,但实际上不少都被他转手卖给倭国大名,而价格就是直接用他的买价翻十倍。

    nbsp别看倭国自己的铁匠也能制造铁炮,可那东西也是消耗品,打多了就要报废。

    nbsp实际上,倭国在十年后建立的最大工坊,也只能做到月产铁炮一百六十支的水平,而大部分中、小工坊,一月仅能造出一、两支铁炮。

    nbsp魏广德对倭国铁炮不担心,因为他知道只要扼住硝石,就能让倭国的铁炮成为烧火棍。

    nbsp而要实现这个目的,自然是让东海水师封锁海面就能实现。

    nbsp不管是谁的船,只要登船检查,禁止携带硝石去倭国。

    nbsp至于夷人抗议,随他们闹就是了。

    nbsp鸟铳这东西在大明的造价,谭纶也是知道的,工价银加上铁料大抵也就一两多银子就够了,绝对要不到二两。

    nbsp因为此时工业尚不发达,用铁的地方少,所以大明不多的铁料完全足够使用。

    nbsp大明人口基数也大,户籍制度也让大明有充足的匠人队伍,可以快速大量制造火器,这导致大明制造鸟铳的成本极低。

    nbsp谭纶听到外销鸟铳能卖十多两银子一支,也是有些诧异。

    nbsp这其中的暴利太恐怖了,多到让他难以想象。

    nbsp他不知道的是,倭国造一门铁炮的成本,

第1412章 地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