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合纵成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国的叛乱,持续时间也有半年了。

    nbsp其实当陆渊一月派出使者,二月抵达苏国的时候。

    nbsp在那时,苏玄歌就已经领兵讨平了七岛会的叛乱。

    nbsp不仅一举收复了宁越府,更是亲自领兵,出海扫荡了七岛会的七座主岛。

    nbsp还杀了大半该会精干,就连会长、副会长等会中的前几把交椅,也一一毙命在苏玄歌剑下。

    nbsp没了这些人物领头,剩下虽有一些余孽逃散,但再也不成气候。顶多成为海匪,日后慢慢清剿就是。

    nbsp而此会一除,苏玄歌顿时解除了国都附近的心腹之忧,接着便马不停蹄,北上讨伐广昌道。

    nbsp等楚国的使者到达时,苏玄歌已经领兵肃清了始安府的广昌道贼,正准备再接再厉,帅兵攻入广昌道的老巢苍梧府,彻底剿灭这股乱匪了。

    nbsp可以说,那个时候出国平叛,正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nbsp因此面对楚国来的使者,说出了想要邀请苏国,一同讨伐西南夷的请求后。

    nbsp苏玄歌震惊之余,也不得不说,随之心动了起来。

    nbsp陆渊和朝臣先前商议的不错。

    nbsp以苏国的情形,确实养不起太多兵马,无法支撑起苏玄歌的野望。

    nbsp如今便就逼出了这场波及半国的叛乱,现在就算可以平定,但这也只是稍稍消除了眼前的祸患。

    nbsp不解决苏国那庞大军队的军饷问题,眼下叛乱即便除了,但恶劣的财政情况,依旧是巨大的隐患,如同一个埋下的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点爆。

    nbsp所以对苏玄歌来说。

    nbsp他要么放弃野望,裁剪军队,在平面的叛乱后,彻底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nbsp要么就另寻一地,出兵征伐。通过外部压力,通过从外面获取利益,来缓解国内的矛盾。

    nbsp两种选择该如何,以苏玄歌的性子,自然不言而喻。

    nbsp他毫不犹豫的,就选择加入合纵,一起征伐西南夷。

    nbsp只是如今苏国内部叛乱未平,所以哪怕苏玄歌心中很是心动,却也没有一口应下来。

    nbsp只让楚国使者好好歇着,令国内好生接待。

    nbsp而后便专心致志,全力讨平叛乱了。

    nbsp以一位先天宗师的实力,苏玄歌又接连收拢了各地溃散上的府县兵,同时增发了一批民团相拥,再加上自己带来的禁军,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十万人的平叛大军。

    nbsp这等力量,想要讨平广昌道,自然不会太难。

    nbsp只是大战月余,苏玄哥就领兵击破了广昌道,斩俘三万余,一举杀灭了这些盗贼的主力。

    nbsp不仅收复了苍梧府,更连广昌道的山门都被攻破,将其道主斩于剑下。

    nbsp广昌道主一死,那些被他聚拢起来的信众,还有残余的一些道人,也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nbsp不过十余日间,残存的数万广昌道贼就溃散而去,于是苏国北部叛乱悉平。

    nbsp到此时刻,苏玄歌总算讨平了国内大半叛乱。

    nbsp剩下的首叛之贼杜昌,虽然也在这些日来,不断出兵攻略,想要支援七岛会与广昌道。

    nbsp但早在先前,苏玄歌就令处在杜昌占据的高凉府北、西两面的永熙、合浦二府之府县兵,严加看守各处要道,直接封死了高凉郡北上西进之路。

    nbsp这二府之府县兵,合起来足有一万之众。再征发些民团乡,兵马不下四万之巨。

    nbsp杜昌虽然自起义以来,便不断招兵买马,将自己部众扩充到了五万之多。

    nbsp但那多是乌合之众,少有精锐。

    nbsp想要冲破这二府封锁,那也是难上加难,乃至于不可能的事情。

    nbsp所以在这半年时间,杜昌哪怕心急如焚,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七岛会与广昌道被接连平定。

    nbsp如今北边广昌道覆灭的消息传回,高凉府内的叛军闻讯,皆知举国之内,已只剩下自己这一股叛军。

    nbsp一个个不由士气大挫。

    nbsp不少畏惧苏玄歌兵锋的叛贼,直接就收拾包裹,逃回了乡下,重新变成了良民。

    nbsp更有一些人直接乘船渡海,选择南下重洋,以躲避这场必败之战。

    nbsp也有一些人联系了东边的南海国,投附了过去。

    nbsp这一连串的或逃或隐之下,原本杜昌挥下的五万余兵,顿时消散大半。

    nbsp只剩下万余已无退路、同时也对苏国恨之入骨的人跟着,继续龟缩在高梁府城,打算做这最后顽抗。

    nbsp但到此时刻,这最后一股叛贼被平定,已然成了定局。

    nbsp只需苏玄歌领兵去一趟高梁府,不用十天半月,就能彻底击灭杜昌。

    nbsp正是在此局势之下,苏玄歌终于可以抽出精力来,回应陆渊合纵的要求了。

    nbsp他很快找来使者,干脆说道:“我与楚王,向来便是盟友。如今楚王既有征伐夷人,为我三帝之苗裔开拓新土之宏望,那孤自然不能落于人下。

    nbsp使者回去告知楚王,待明年正月,等孤堪平了国中叛乱,稍稍稳定国内之后。

    nbsp定起兵十万,共同西讨夷人。

    nbsp到时我苏、楚二国,便在那洱海之下会盟。”

    nbsp洱海,乃是西南三大夷国之中,位于中部的大理国国都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苏玄歌说要在此会师,显然也是清楚,区区一个大长和国,是无法满足苏、楚两国胃口的。

    nbsp同时它的主要目标,也是放在了大理国那边。

    nbsp至于和楚国接壤更多的大长和国,选择性的让给了对方。

    nbsp不得不说,同样作为野心家,苏玄歌对于陆渊的想法,还是有着那么些了解的。

    nbsp就这样,关于一同出兵西南夷,同时关于双方出兵方向,各自利益的划分,便定了下来。

    nbsp而说完了此事之后,在楚国使者准备返回的时候,苏玄歌又带着些不满的说道:“苏、楚乃是盟国,每岁我国还会向楚国输送钱粮,年年不绝,可谓仁至义尽矣。

    nbsp但今朝我国叛乱,边界之处,四处收揽我国逃民、叛民。

    nbsp此岂是盟友所为?

    nbsp使者回去之后,还望转告楚王,若不想伤两家和气,还望将这些逃民送回。

    nbsp如此,我两家各自安好,别因这些小利,而生出龃龉。

    nbsp还有便是今次叛乱,我国内无一府县不受影响,去、今两年的税赋,皆是大减。

    nbsp明、后两年,也难以恢复。

    nbsp所以这几年间,对于楚国之援助,怕是不成了。

    nbsp这点还望使者转告楚王,免得生出误会。”

    nbsp这半年以来,随着苏国叛乱,国内北边的几府之地,有大量不愿参与叛乱,同样也是为了逃避战争的民众,选择逃去楚国。

    nbsp而广昌道被平定之后,又有大量参与了叛乱的道民,害怕被朝廷追究,选择拖家带口,一起逃往楚国。

    nbsp这前后两波逃亡潮,再加上一场战乱的死伤,直接令苏国北部三府之内,户口少了过半。

    nbsp这三四十万的人口损失,几乎是苏国原本一成多的户口了。

    nbsp面对这巨大损失,苏玄歌当然心痛无比。

    nbsp那些已经被杀的乱民没法挽回,但逃往楚国的那些逃民,确实可以追回的。

    nbsp虽然他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逃去了楚国。

    nbsp但怎么着也能有个十万吧?

    nbsp先把这十万人追回来,多少也能让地方上恢复几分元气。

    nbsp因此在这个时候,借着楚国邀请合纵之机,苏玄歌适时提出了自己的不满和要求。

    nbsp……

    nbsp“孤已经吃下的肉,竟还想让我吐出来。这苏玄歌,到了这时,竟还做这种妄想。”

    nbsp当使者返回国中,如实转告了苏玄歌的意见和要求后,陆渊不由笑出了声。

    nbsp说真的,这一次苏国叛乱,楚国虽然没牵扯其中,但只是在边境上收拢一些逃民,就已经吃了个满嘴流油。

    nbsp与苏玄歌猜想的,楚国收拢了十万逃民,有些出入。

    nbsp这一波陆渊收留的苏国民众,数量上其实远不止十万,而是达到了二十三万之多。

    

第264章 合纵成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