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西南降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西南又有三国藩屏,以西南一隅之地,实难相抗,大王确实要早做打算了。”
nbsp“是战是和,还请大王早做决断。”
nbsp众臣纷纷表达自身意见。
nbsp谢宁看着下方众人,听着那一片杂乱,心中泛起一丝苦涩。
nbsp虽然众臣都说让自己拿主意,并没有直接说要投降,但那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楚人难挡,快点投降吗?
nbsp不过想到楚国如今的声势,谢宁也是不由绝望。
nbsp现在的楚国和宋国之间,差距实在太大了。
nbsp八九倍的领土差距,十余倍的人口差距,十余倍的兵力差距,二十余倍的先天宗师差距……
nbsp楚国和宋国之间,根本就是一个婴儿和一个巨人,根本不在一个体量上。
nbsp对于现在的楚国来说,想要灭亡宋国,都不用特别调派兵马,只需出动和宋国紧邻的边疆部队就足够了。
nbsp就像现在,楚国只是聚集通海、郁林二郡的驻守禁军,来了一位总督,宋国就有了亡国之危。
nbsp国中上下,无不为之惶恐,可谓举国震动。
nbsp只是楚人开出的投降条件,又实在是让谢宁有些难以决定,所以才迟迟下不了决心。
nbsp“南诏、大理二国,那边现在情况如何?对于楚人条件,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nbsp迟疑良久,谢宁看向下方众臣,忽然问道。
nbsp这一次楚国出兵,针对的并不只是他一个宋国,而是整个岭南、西南,剩余的三个楚国体系之外的国家。
nbsp而三个国家,宋国无疑是最弱的一个不论是领地、人口、还是宗师数量,都是最少的一个国家。
nbsp因此宋国的抉择,其实并不能影响整个三国局面,大理、南诏这两个夷国,才是决定这个西南区域是否可以和平易帜的关键所在。
nbsp“回禀大王,大理国那边,和我国一样,尚没有回复楚国消息。
nbsp但南诏国那边,这些日传来消息,其国中上下,似乎已经同意接受楚国条件,此时已经和楚国使臣展开谈判,接洽朝贡楚国,封国建邦之事了。”
nbsp下方有负责这些方面,消息灵动的大臣,回报道。
nbsp“南诏国已经同意了,他们能接受将整个国度一分为三,还要分出一部分,交给楚国直辖管控?”
nbsp谢宁听到此,不由惊诧。
nbsp这一次楚国整顿西南三国,给大理、南诏、宋国等国开出的条件,虽谈不上苛刻,但也用不上宽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楚国的要求是,西南三国,按照国中先天数量,以一位先天册封半郡为国的条件,将原本一个整体的三国,拆分成一个个以先天宗师为首的小国。
nbsp若按这个要求来做的话,那么原本有两郡之地的南诏国,将被拆分成三个仅有半郡的小国。
nbsp还有半郡将由楚国回收,成为直辖之土。
nbsp大理国倒是不用被收回国土,因为他国中有四位先天宗师,一人半郡,正好能将国内的两郡之地,给分个干净。
nbsp真正吃亏的还是宋国。
nbsp因为只有谢宁一位先天的缘故,所以按照此个政策来做的话,那么他将直接失去一郡之地,只能保留半郡之土。
nbsp而更过分的是不知是不是楚国也知道宋国好欺负,所以给他留下的半郡之地,还不是已经开发成熟地的九真郡。
nbsp而是宋国刚刚开拓不久,蛮夷遍地的银生郡。
nbsp这叫谢宁如何能接受?
nbsp要知道,银生郡原先在大理国之下的时候,都是属于贫瘠之土。
nbsp后面经过谢宁征讨,该地上的蛮夷土着,又被杀死、逃散了一大批,人口损失极为严重。
nbsp所以如今整个银生郡内,登记在册的百姓,也不过八万余户,三十余万人口罢了。
nbsp像这种穷困之地,即便去那里做个国王,又能有什么意思?
nbsp既收不上多少税,也养不起多少大军,说是国王,实际上还不如内地一知府,也就名头好听许多罢了。
nbsp而要被割让出去的九真郡,却是实打实的富庶之土,有户三十六万,人口一百七十余万,抵得上五六个银生郡。
nbsp当然,在楚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宋国还能保下国祚,谢宁还能做一个王,在场诸多公卿还能保留自己的地位,这放到历朝历代,都是难得的美事了。
nbsp毕竟以往敌国王朝被灭,那可都是要杀进敌国王室,举国公卿都要沦为亡国之奴的。
nbsp如今楚国能如此优待宋国,已经实属难得了。
nbsp可凡事就怕比较。
nbsp看到南诏、大理得到的好处比自己多,哪怕知道自己待遇已经算不错了,谢宁依旧会感到自己吃亏了。
nbsp心中自然犹犹豫豫,很不甘心,做不出投降决定。
nbsp“大王,南诏国先前就受到楚国重创,后续又遭到赤黎、昆海、剑川等国数年骚扰,近几年来可以说饱受战争,国家疲惫。
nbsp其虽有两郡之地,但这地盘之上,民众被掠夺近半,还能剩下个一百五六十万,就算不错了。
nbsp所以其虽有三位先天宗师,可举国之兵,顶多十万。
nbsp但楚人在河谷、西川二郡,据兵十万,有两位先天宗师率领,兵压南诏北境。
nbsp赤黎、昆海、剑川三国,也各自在国内聚兵,响应楚国黔中兵马。
nbsp这几路大军聚过来,兵马怕是不下三十万,先天宗师也有六位。
nbsp以南诏国之力,又如何能抵抗?
nbsp硬扛下去,怕是真的有亡国灭种之忧。
nbsp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投降。
nbsp反正南诏王室有两位先天,哪怕国土四分,自家也能保留一半。
nbsp而该国大巫祭,也能得一国封地,可以说都有好处。
nbsp同时归顺楚国之后,同出一朝之下,赤黎、昆海、剑川三国有楚国约束,也不能再去攻打南诏三国。
nbsp他们也能从长久的战争中,解脱出来,安享太平。
nbsp有这些好处在,哪怕要分走半郡之地,对于南诏国来说,其实也能接受的。”
nbsp有熟知南诏国的大臣,跟谢宁分析情况。
nbsp不过这人话中意思,同样也是以南诏国为例,想劝自家大王臣服。
nbsp“大王,南诏国已经臣服,楚国得其之助,在西南之地,又将再多三位,先天十万兵马。
nbsp声势可谓再胜一分。
nbsp而我国就算联合大理,也顶多只有三四十万兵马,五位先天。
nbsp可楚人却能聚出五十万精锐,先天十二人。
nbsp此等实力,以非我两国能抗。
nbsp现在大理那边,若是得知南诏臣服的消息,怕已经产生动摇,不知何时便会向楚国投降。
nbsp到时我国若是顽抗最后,那楚人是否还愿意接纳我国,都将是个问题。
nbsp须知杀鸡儆猴啊!”
nbsp宗正卿谢永苦心劝戒。
nbsp“杀鸡儆猴……”谢宁听了,顿时心中一颤。
nbsp此次楚人不费一兵一卒,不死一人,便收降三国。
nbsp只等固然免去大量耗费死伤,但难免留下隐患,令不少人心中不服。
nbsp所以对楚国来说,若是能寻到一个合适目标,通过狠狠惩戒此目标,以达到威慑西南各国的目的,但无疑是极好的。
nbsp而纵观西南三国,也唯有宋国最符合这个条件。
nbsp原因无它。
nbsp宋国兵马最弱,国土最小,宗师最少,无疑是所有人眼中的一个软柿子。
nbsp不拿自己立威,难道去找足有四位先天,可出三十万兵马的大理国吗?
nbsp“宗正卿说的不错,我宋国不能再拖了。”
nbsp谢宁幡然醒悟,再不敢迟疑贪恋,忙对堂下众臣道:“快遣人去请楚国使者,就说孤愿意向楚国称臣纳贡,请使者来商议详细事务。”
nbsp“是。”
nbsp下方负责外交的大臣,闻言立刻匆匆离去。
喜欢。
第385章 西南降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