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两路援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飞鹰的事情,且不用多提。
nbsp就说陆渊在收到南方的禀告后,也是很快认识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楚国南面的威胁,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nbsp北边群雄,固然强大。
nbsp但南边的蛮夷海寇,却也未见得弱上多少。
nbsp反正就陆渊所见,西南那边的雨林夷人,实力底蕴,加起来已经不比自己正在针对的徐国,要差多少了。
nbsp如果再算上一个海寇的话,那更是要超过一线。
nbsp雨林夷人和南海海寇相加,大约就等于徐国加梁国了。
nbsp而且那个梁国,还是没被楚国渗透分化,人心浮动的梁国。
nbsp这么一个组合联盟,此时不约而同的入侵楚国的岭南、西南,要说其中没什么猫腻,打死他都不信。
nbsp不过想想也是。
nbsp南边的边患,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其实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nbsp只不过那个时候,楚国处在盛世,国内军事力量强大,大楚雄师镇压四方。
nbsp所以即便南边彝夷和海寇强大,可面对楚国强兵,却被压制的不敢冒头,生怕就招来打击。
nbsp因此那时楚国虽然感到了边患危胁,但也在盛世的遮掩,以及强大军力的保护下,让人下意识的忽略了危险。
nbsp直到现在。
nbsp楚国八成以上的军事力量,都在北伐中带到了中州,正与北地群雄争锋。
nbsp而南边的夷人海寇,也在经过十几年的毒火威胁下,开始融合聚拢,形成了几个庞大势力,实力也翻了数倍。
nbsp此时面临楚国国内空虚的天赐良机,这些外有毒火威胁,内有急速吞并带来的人心不稳,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的夷国海寇。
nbsp又怎么可能,不选择通过外部战争,来进行解决消化。
nbsp毕竟。
nbsp北上迁移到安全的扬州,以此躲避毒火威胁,这才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nbsp他们这些大夷国的融合形成,也是基于这个共同利益的前提下。
nbsp发动北伐,夺取生存之地,对于这些迁移的异族来说,天然的就具备正义性和正当性。
nbsp只要你去做这件事情,哪怕国内有再多的人,对你心存不满。
nbsp大义名分之下,也不敢有丝毫反对。
nbsp因为那样就违背了所有人的利益,是在和整个天下作对。
nbsp反对的人争权,为的是利益。
nbsp现在反对,不仅没有利益,反而自绝于天下。
nbsp谁又会去做这种蠢事?
nbsp而那些夷国海寇的高层,就察觉利用了这点,主动发起了北伐入侵,团结了国内所有人心。
nbsp于是楚国南方,便出现了如今南境十八国,处处皆烽火的热闹景象。
nbsp“以皇城司的探查结果来看,雨林的那些夷人,已经融合形成了三个大夷国,人口皆有千万众。
nbsp而南海上的诸多海寇,此时在面对共同登岸的诉求,也形成了一个海寇大联盟,一定程度的整合了彼此力量。
nbsp现在这四大势力,一起对岭南、西南动手,哪怕不用尽全力,稍稍出兵,那也是三五百万的敌人。
nbsp就楚国南方的那点兵力,面对这等规模的入侵,哪怕有重城作为依托,想要守住,怕也是颇为艰难啊……”
nbsp陆渊计算了一下敌人和楚国本土的预留力量,不由有些忧心忡忡。
nbsp现如今的本土局势,对于楚国来说,确实是极为不利。
nbsp楚国北伐大军,在中州杀的有多么的酣畅淋漓,威压群雄。
nbsp本土之中,敌我形势,就和中州这边翻了个个。
nbsp南边的夷国海寇,就等于中州的楚军,而本土的楚军,就等于中州的群雄。
nbsp南方战场上,那些夷国海寇,对于防守的本土楚军,具备着压倒性,甚至碾压性的优势。
nbsp此种情形下,怎能不让他忧虑。
nbsp要知道,本土之地,可还有六千余万,尚未开始迁移的楚国百姓。
nbsp这些人,可是楚国的真正根基,也是如今中州北伐大军,纵横无敌的底气保障。
nbsp要是南边出了乱子,叫那些夷人海寇打进了本土,在核心腹地肆虐。
nbsp那陆渊也不要北伐了。
nbsp直接领兵回去,和那些夷人海寇,决一死战就行了。
nbsp如今形势大好的北伐,也将就此中断。
nbsp下次再想开启,怎么也得再等个十来年,重新进行底蕴积蓄了。
nbsp这种巨大威胁,当然值得陆渊重视。
nbsp“不过如今中州各路行营,都已经有了布置和安排,全都脱不得身。现在想要撤一部分兵马回援本土,也已经没有空余,且来不及了。”
nbsp陆渊盘算了一下自己在中州的军事部署,计算来计算去,也没发现哪边的兵马可以动用。
nbsp现在第三次北伐已经启动。
nbsp各路行营,都有自己的任务目标,且颇为紧要。
nbsp在大战已经开始的情况下,想从这些行营中抽掉兵马,也是很不现实的。
nbsp真要做了。
nbsp怕不是南边,还不一定能够稳住,中州这边的战局,就要自己先崩了。
nbsp所以现在,就算想要立刻调遣兵马回援,也是做不到。
nbsp但本土那边,至关重要,不能不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豫州战场那边,这两月来,经过青云子的威逼利诱,晋国方面已经渐渐松口。
nbsp那三国联盟,对于唐国的重视,出乎意料的强。
nbsp而唐国七郡,三千余万人口的诱惑,也足够的大。
nbsp所以它们经过协商后,晋国已经开始隐晦表示,愿意割让仙云郡。
nbsp不过晋国只愿割让仙云郡的地盘,对于地盘上的那三百万人口,却是丝毫不愿退让一步,要求全都撤回本土。
nbsp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么晋国宁愿撤军回来,和我大楚决一死战,也不愿退让……”
nbsp陆渊想起了前些天,青云子传回来的,和晋国沟通的进展,思路渐渐清晰。
nbsp经过一番的软磨硬泡,军事威胁。
nbsp晋国对于仙云郡的问题,总算是渐渐松口了。
nbsp只是松口,不代表全都妥协,接受楚国一切条件。
nbsp背后靠着三国联盟,晋国可比当初孤助无依的郑国,底气要强硬充足的多了。
nbsp去年郑国割让海阳郡,也想带走上面的两百多万人口。
nbsp但被楚国稍稍威胁,便立刻放弃了这个要求,将人口地盘全都留给了楚国,可谓恭顺至极。
nbsp但现在晋国面对同样的要求,虽有退让,但并不是完全退让。
nbsp在核心财富,及领地人口方面,那是半点也不肯让步。
nbsp打了这么些年战,各国在不断的征战淘汰之中,慢慢也认识到了,人口才是核心生产力,是一国最重要的底蕴。
nbsp那是比地盘重要的多的财富。
nbsp三百万人口,足可以给一个国家提供五十万以上的兵源,能提供大量的钱粮税赋,是支撑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的重要根基。
nbsp有这三百万人在,那晋国就是比郑国强上一线的霸国。
nbsp没了这三百万人,那郑国也将跌落霸主之位,沦落成和郑国一样的二流国家。
nbsp对于这种关乎自身核心利益的问题,晋国怎么可能退步?
nbsp真要退了,他也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了。
nbsp而和楚国打上一场,也不过同样的结局。
nbsp既如此,那为什么还要退?
nbsp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谈不拢,所以哪怕青云子再怎么使用手段,关于仙云郡的割让问题,却依旧谈不拢。
nbsp进度条就卡在了那里,让人着急。
nbsp不过,青云子也做出了保证,说可以通过有限度的战争,来达成目标。
nbsp即击败晋国在仙云郡的守军,直接占领此郡。
nbsp通过既定的现实,让晋国哪怕不同意这个条件,最后也不得不同意。
nbsp想达成此事,大约需要动用一百万兵马,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战争时间,才能收到成果。
nbsp具体策划,豫州行营已经开始做了。
nbsp战争,也快要爆发。
 
第448章 两路援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