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明第一搅拌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何厉害之处?他又为何辞官了?”
nbsp这时一旁的徐光启笑着说道:“江大人有所不知,这位官大人虽说官职并不高,但他是楚党的党魁,搞党争很厉害,当年凭借一己之力就和东林党人打了个平手。”
nbsp这时,温体仁接过话茬,笑着说道:“这位官大人,别的本事暂且不说,单论搞党争,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nbsp只是后来东林党人势力越来越大,他独木难支,便辞官还乡去了。
nbsp要是能把他请出来,帮咱们对抗东林党,那咱们肩上的压力可就能减轻不少。”
nbsp这时,郭允厚面带笑容地走了过来,说道:“江大人,这位官大人我也认识。
nbsp他在为官方面,倒还算得上不错,可就是太过热衷于党争了。
nbsp说实在的,他是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党争上,不过也正因如此,他算得上是把‘好刀nbsp。”
nbsp听到几位同僚对官应震如此推崇备至,江宁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如此大才,怎能白白浪费!
nbsp得赶紧把他召到京师来,让他去对付杨涟和左光斗这两个书呆子,咱们才能放开手脚做事!”
nbsp随后,徐光启、温体仁、郭允厚几人连连点头。
nbsp当下由温体仁执笔,写好保荐折子,接着江宁、郭允厚、徐光启、温体仁依次签下自己的名字nbsp。
nbsp眼看终于找到能对付杨涟和左光斗的人了。
nbsp江宁顿时觉得心中的闷气消了大半,笑着打趣道:“老郭呀,如今各部衙门的府库全部裁撤,统一上交到户部。
nbsp你们估算一下,现在户部大概能有多少银子?”
nbsp郭允厚捋着胡须,笑着回应:“江大人,老夫早有盘算。
nbsp各部衙门府库裁撤后的银两,加上皇上内库的银子,再算上户部之前的存银,如今户部存银多达2900万两。
nbsp另外,魏公公在两淮地区查抄李三元得来的那五百万两,还没算进去呢。”
nbsp听到这个数字,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倒不缺银子了。
nbsp商税改革已经在背后筹备妥当,如今全面铺开,要不了多久,朝廷便能有源源不断的商税进账。”
nbsp这时,郭允厚脸色一变,说道:“江大人,账可不能这么算啊。
nbsp辽东每年军费就要450万两,这还没算九边其他军镇的开支。
nbsp如今朝廷把各部衙门府库全都裁撤了,官员俸禄这件事可不能再拖了。
nbsp之前陛下有旨意,北直隶和所有京城官员俸禄加三倍,而且全部发放现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nbsp另外,西南战事即将爆发,之前您还让老夫准备五百万两银子,这么一算,剩下的银子可就没多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听到这儿,江宁眉头紧皱,骂道:“他娘的,这也太费银子了!”
nbsp这时,一旁的温体仁开口说道:“自大明开国以来,税负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意在与民休养生息。
nbsp可如今二百六十年过去了,土地与人口不知增长了多少,税负却反倒越来越少。
nbsp究其根源,还是江南那些士绅,把银子都攥在自己手里,不愿给朝廷交税。
nbsp自从将东林党大部分官员逐出朝堂,南方各省缴纳赋税的速度越来越慢,数额也越来越少,他们这明显是在向朝廷示威啊!”
nbsp这时郭允厚开口说道:“其实这个问题,自成祖爷迁都顺天之后,便一直存在。
nbsp仁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曾有过迁都回南京的想法,就是因为察觉到,大明京城虽在北京,可实际财富大多在南方。
nbsp长此以往,那些士绅......”
nbsp江宁心里也明白这个问题。
nbsp可当下大明内忧外患,局势复杂得很,任何举措都如同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实在不敢轻举妄动。
nbsp之前他就一直有所顾虑,不敢轻易对南方动手。
nbsp毕竟一旦处理不当,内忧外患全面爆发,那他江宁可就要成为千古罪人了。
nbsp江宁开口问道:“几位大人,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
nbsp徐光启眉头紧蹙,一边捋着胡须,一边不停摇头叹息。
nbsp郭允厚噼里啪啦地拨弄着算盘,同样一脸无奈。
nbsp温体仁双眼微微眯起,思索片刻后,语气森然地开口道:“江大人,在下有一见解。
nbsp如今唯有加强兵权与皇权,稳住辽东战事,在等西南战事爆发迅速平定。
nbsp到时只要朝廷大军在手,便可直接将军队开赴南方。
nbsp那些南方士绅,哪个敢轻举妄动,就直接就地剿灭。”
nbsp温体仁这番话刚出口,郭允厚和徐光启惊愕得直接站起身来。
nbsp徐光启赶忙说道:“温大人,你这举措可是在动摇大明根基啊!
nbsp南方百姓说到底都是大明子民,怎能轻易动用朝廷大军?”
nbsp郭允厚也紧接着劝道:“温大人呐!
nbsp若真照你这般行事,南方岂不是要被逼反?
nbsp一旦天下大乱,你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nbsp温体仁面色平静,缓缓开口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这也是当下唯一能拯救大明的办法。
nbsp各位大人,想必你们都熟读经史,纵观历朝历代,又有哪个大一统王朝能够延续超过三百年?
nbsp大明如今已历经二百六十年,这意味着大明已然步入末期。”
nbsp这时江宁也开口说道:“太祖爷英明神武,打下大明江山。
nbsp如今立国已二百六十载,从王朝兴衰的角度看,大明确实已到末期。
nbsp中华大地自古就无不亡之国,兴衰轮回乃是天道。
nbsp皇上明白,满朝文武大臣也都清楚。
nbsp只是这江山社稷,当家实在艰难。
nbsp就说张居正,当年权势滔天,推行一条鞭法,也不过为大明延续了几十年国运而已。
nbsp如今北方天灾连连,放在洪武永乐年间,这些或许不算大事。
nbsp可如今,皇族繁衍不息,供养所需耗费巨额银两;官绅相互勾结,大肆兼并土地,随便一件事,都足以动摇大明根基。”
nbsp这时,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nbsp江宁所言不假,大明如今面临的种种问题,全都清清楚楚地摆在众人面前。
nbsp渐渐地,众人脸上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沉重之色。
nbsp江宁见状,反倒笑了笑,说道:“大家这都是什么表情?
nbsp日子再艰难,也总得继续过下去。
nbsp本官就不信了,凭借我们这一腔忠勇报国的赤诚之心,还没办法为大明延续国运,再撑个几百载!”
nbsp听到江宁这话,其他几人顿时大惊失色,心中暗自惊叹:江大人好大气魄,竟妄图凭借一己之力,让大明国运再延续几百年!
nbsp江宁心里明白,在这种情况下,非得说些鼓励打气的话不可。
nbsp不然,身旁这几位得力助手,恐怕就要彻底灰心丧气,丧失继续拼搏的信心了nbsp。
nbsp江宁猛地站起身来,说道:“接下来,本官安排几件事,你们都仔细听好了。”
nbsp随后他看向徐光启,开口道:“徐老大人,劳烦您工部下一道调令,把辽东所有打造火器的工匠全部调回京师,一个都不许留,全部安排进兵杖局。”
nbsp徐光启满脸震惊,问道:“江大人,这是为何?
nbsp难道辽东当真保不住了吗?”
nbsp江宁摇了摇头,说道:“辽东能不能保得住,本官现在也不清楚。
nbsp但把所有火器工匠调回京师,实属未雨绸缪之举。”
nbsp江宁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历史上建奴就是在攻占辽阳、沈阳之后,得到了大量火器工匠,这才具备了研制火器的能力,自那以后,大明在火器方面便不再占据优势。
nbsp他在心底暗暗发誓,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在当下发生。
喜欢。
第68章 大明第一搅拌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