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火耗归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不上谁上,难道让朕这个皇帝亲自上吗?”
nbsp江宁闻言,彻底无语了,只好说道:“那臣接下来全凭陛下吩咐。”
nbsp朱由校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江兄,山东这事明里交给何可刚来处理,但暗地里必须还得由你来把握,毕竟咱们可不光是要收拾白莲教这群反贼。”
nbsp江宁闻言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放心,臣会妥善安排一切的。”
nbsp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拿出一个锦盒递了过来,笑着说道:“江兄,你看看,这是户部左侍郎毕自肃按照你的提议铸造的新钱。”
nbsp江宁闻言来了兴趣,赶忙上前接过仔细查看。
nbsp铜钱个个金灿灿的,分别是一文、两文、五文、十文,放在手里沉甸甸的,显然用料做工都很扎实。
nbsp随即又拿起银币,仔细查看,跟后世的银元大差不差。
nbsp正面赫然印着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肖像,惟妙惟肖,背面则印着“大明通宝”以及一两面值的数字。
nbsp江宁拿在手里掂了掂,随后用嘴吹了一口气,赶忙放到耳边,只听“铮”的一声,清脆响亮。
nbsp江宁将手中的铜币、银币放下,笑着说道:“陛下,这新钱做的确实不错,不知用料几何?”
nbsp朱由校笑着说道:“银币用的是七成银、一成铜、一成铅,剩下的一成则是锡。
nbsp至于铜钱,经过多次试验,将你原先的提议改为六成铜、两成铅,剩下的两成则是锌和锡。
nbsp这些比例都是毕自肃查阅历朝历代铸币的比例以及市场行情,多方考证,最终定下的。”
nbsp江宁闻言点了点头,专业人做专业事。
nbsp紧接着,朱由校神情激动地说道:“江兄,朕已经让毕自肃会同户部所有官员仔细核算过了。
nbsp若是将天下所有的银两和铜钱重新铸造,换成咱们的新钱,铜钱会有所亏损,但白银绝对是获利的,虽然不多,但不至于赔本,更重要的是能重新统一天下货币。”
nbsp江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nbsp当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白银代替实物缴纳赋税,搞起了银本位。
nbsp看似是为了统一税收,实际上却是大明中央丧失了铸币权。
nbsp虽说海外大量白银涌入大明,但全都被官僚士绅阶级牢牢把控,朝廷根本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反倒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nbsp这点倒也不能全部怪张居正,毕竟张居正就算天纵奇才,也会受到时代的局限性。
nbsp只能说大明自从老朱开始,税收制度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只是开国之初没有显现出来,随着时间推移,越到后边问题越严重。
nbsp以至于历史上原本的大明最后活活穷死了。
nbsp这时朱由校又接着开口说道:“江兄,上次你提议开办银行的事情,朕也让内阁和八部仔细商议了一番,如今都研究得差不多了。
nbsp只是对于让人把银子存到银行,然后还要支付利息这件事,内阁八部都不太赞同,认为这太败家了。”
nbsp江宁闻言,笑着说道:“陛下,要知道,自从当年张居正主持一条鞭法改革之后,海外西洋诸国的大量白银涌入大明,可国库的赋税却没增加多少,这是为何呢?
nbsp说到底,这些钱大多都被官僚士绅掌控在手中,朝廷得到的不过是三瓜俩枣。
nbsp去年查办山西晋商通敌卖国一案时,臣可是亲眼见到,从那些卖国奸商家中的地窖里查抄出上百斤重的银冬瓜,而且数量还不少。
nbsp银子之所以被称作钱,是因为只有当它流动、被使用时,才能体现其价值,若只是放置不用,那它连块铁都比不上。”
nbsp随后,江宁又将后世的经济学知识简单给朱由校讲解了一番。
nbsp朱由校听完,恍然大悟:“江兄,朕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让那些官员士绅、富商,还有民间百姓,把手中的钱都存到银行,然后由朝廷进行运作,让天下的钱都流通起来,如此才能给朝廷带来最大的利益。”
nbsp江宁闻言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陛下当真天纵奇才,一点就通。”
nbsp朱由校脸色微红,说道:“江兄,朕也没你说的那么厉害,不过是比普通人聪明些罢了。”
nbsp江宁暗自腹诽,心说自己这位朱兄还是一如既往地不要脸。
nbsp随后,朱由校神情激动地说道:“江兄,之前朕与内阁六部商议后,已将朝廷现有的银子全部铸成银元,铜钱也重新回炉重造。
nbsp为了方便这些新币流通,朕打算给朝廷官员和将士发俸禄时,直接发放新币,银元和铜钱各占一半。
nbsp为了确保新币能快速流转起来,同时还打算借助大明商会和秦商商会发行新钱。
nbsp日后朝廷征收赋税时,百姓可用手中的银两和铜钱,找大明商会和秦商商会兑换朝廷铸造的新钱。
nbsp所以银行这事必须尽快落实,咱们不能只依靠大明商会和秦商商会,它们说到底只是两家商会,无法代表朝廷。”
nbsp江宁闻言点了点头,一脸正色地说道:“陛下放心,这件事交给臣,一定赶在年前把银行相关事宜办妥。”
nbsp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江兄好好干,朕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nbsp江宁闻言翻了个白眼,心说:“你亏待我的还少吗?”
nbsp江宁深知,一旦银行开办起来,大明的财政状况必将得到极大改善,而不再像当下这般,一味依靠他和老魏四处抄家来解决财政难题。
nbsp如今朝廷已下旨,将各地的铸钱局尽数废除,铸币权全收归京师户部。
nbsp并且在发放新币之后,严禁像从前那样随意剪开使用。
nbsp如此一来,等于是彻底掐灭了各地官府在收取赋税时克扣“火耗”的源头,实现了“火耗归公”。
nbsp至于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利润,身为熟知后世情况的江宁,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喜欢。
第362章 火耗归公[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