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入葬,英烈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nbsp壮哉我威武军,壮哉我大明。

    nbsp......

    nbsp崇祯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nbsp今日,是威武军阵亡将士的安葬之日。

    nbsp一大早,威武城外就满是密密麻麻的送葬队伍。

    nbsp送行的军民尽都披麻戴孝,神色很是沉重。

    nbsp挥洒的纸钱随风吹散,白幡也在空中飞舞。

    nbsp苍凉的唢呐声响彻天际,更是凭添了一份哀绪。

    nbsp刘博源亲自抬棺,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

    nbsp这次安葬将士们的地方,仍旧是外长城的边上。

    nbsp刘博源要让阵亡的将士们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将会彻底的征服河套平原。

    nbsp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是伟大的。

    nbsp到达安葬地点后,刘博源命人压来俘获的几十名鞑子。

    nbsp随后,在鞑子们恐惧的眼神中,砍下首级,以此祭奠阵亡的将士们。

    nbsp最后,才是入葬阵亡的将士们。

    nbsp刘博源亲自挥铲,埋葬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

    nbsp做完这一切后,送葬才算结束。

    nbsp但是,这还没有彻底完成。

    nbsp刘博源曾说过,将会为阵亡的将士们建庙立碑。

    nbsp因此,刘博源一边命工匠加紧刻写石碑,一边选择建庙之地。

    nbsp很快,刘博源便在威武城外的响铃塔下,选好了建庙之地。

    nbsp响铃塔,一座修建于前朝泰定年间(1324年—1328年)的砖石高塔。

    nbsp因建塔之时,塔上挂有风铃。

    nbsp风吹铃响,声传十里。

    nbsp故而名为响铃塔。

    nbsp可时过境迁,风铃早已不在了。

    nbsp在响铃塔的下方,是一座名为鸿门寺的寺院。

    nbsp寺院虽早已荒废多年,但寺院的房屋还是非常坚固的。

    nbsp此地,正是一个建庙的绝佳之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距离威武城不远,又能很好的利用起这座寺庙。

    nbsp为此,刘博源重新对这座寺庙进行了翻修,并取名为英烈祠。

    nbsp而响铃塔上的风铃,刘博源也命人打造,再度挂上石塔。

    nbsp至此,当响铃塔上的风铃声响起时,人们就会记得塔下的英烈祠。

    nbsp当做完这一切后,时间已是悄然来到了十一月份。

    nbsp这十月份期间,刘博源虽然在忙着威武军的事务,但对于大明境内的关注,也是没有放下的。

    nbsp十月初,在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和筹备后,兵部尚书杨嗣昌认为增兵、增饷等诸事皆已就绪,遂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旨展开对流贼的围剿。

    nbsp并且,杨嗣昌还大放厥词:兵饷到齐,三月可平贼,了十年不解之局。

    nbsp急于平贼的崇祯皇帝闻后大喜,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杨嗣昌的‘三月平贼计划,并命其速付诸实施。

    nbsp于是,由杨嗣昌主持的这个声势浩大的四正六隅十面围剿计划,正式拉开了序幕。

    nbsp在面对官军的十面围剿,原本擅长流窜作战的流贼,很快便陷入了困境之中。

    nbsp原本还想继续在河南流窜的张献忠等流贼,被左良玉与河南总兵王绍禹联合围剿,只得狼狈的逃往湖广。

    nbsp而还在郧襄山区的闯塌天等流贼,也遭到了郧阳巡抚戴东旻与湖广巡抚王梦尹的四面包围,难以出山劫掠,生存也变得极为艰难。

    nbsp至于还在甘陕的李自成等流贼,也迎来了洪承畴与孙传庭的联合围剿。

    喜欢。

第353章 入葬,英烈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