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1章 辽东局势,朝议弹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宣统皇帝多尔衮高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扫视了一遍厅内的一众八旗将领,脸上随即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nbsp自义州大胜以来,大清国可谓是顺风顺水,前景一片良好。

    nbsp无论是当前的辽东局势,还是东征倭国的大军,皆是一切顺利。

    nbsp先说辽东局势。

    nbsp大清在大败了明军,攻占了义州城后,明军便一直龟缩在松锦防线,根本不敢与清军对战。

    nbsp也正是因为明军的龟缩不出,从而使得清军肆无忌惮的深入松锦防线,对明国军民百姓展开了大肆的劫掠。

    nbsp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清军便已劫掠了数万明国军民百姓,还有粮食上万石,钱财数万两。

    nbsp如此巨大的丰收,自然使得多尔衮欢喜不已。

    nbsp而明军在面对着清军的大肆劫掠时,却只会固守在城池之中,根本不敢做出任何的反击。

    nbsp这越发引得多尔衮狂妄至极,丝毫不将明军放在眼里。

    nbsp听闻前几日时间,明国增派了六万援军前来,想要挽回辽东的劣势局面。

    nbsp可多尔衮也不是傻子,同样从国内调派了两万兵马前来增援。

    nbsp另外还有,多尔衮又从俘获的明军当中,吸收了一万多明军加入到汉军八旗。

    nbsp如今清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后的不到三万兵马,立时增加到了六万两千兵马。

    nbsp可谓是兵强马壮。

    nbsp辽东局势,对于大清国来说,是一片大好。

    nbsp再说东征倭国的局势。

    nbsp据代善数天前传来消息,征倭大军已经击溃了德川幕府的三万大军,目前正向着四国岛进发。

    nbsp正如那些西夷传教士所言,倭国确实是土地肥沃,金银矿产丰富,值得大清国征伐攻占。(那是相对辽东而言的。)

    nbsp只要有了充足的钱财矿产资源,大清国定然会实力大涨,必将远超皇太极时期的实力。

    nbsp实力越发强大,多尔衮自然是越发欢喜,怎能不露出满意的笑容。

    nbsp多尔衮轻声一笑,开口说道:“诸位,朕前几日收到消息,明国已经调派了六万大军前来增援。”

    nbsp“你们说,我们该如何应对明军的援兵?”

    nbsp“皇上,只要您一声令下,奴才立即率领大军杀向锦州城。”

    nbsp“不过六万明军援兵,在我大清勇士面前,还不是土鸡瓦狗。”

    nbsp“看来明军还是没有尝受够惨败的滋味,这是要着急送死吗?”

    nbsp“哈哈哈!明军怕是还不知道我大清国的实力,只调派六万援军前来,这是给我们送人头啊!”

    nbsp“......”

    nbsp对于明军增派的六万兵马,一众八旗将领皆是满脸的自信,丝毫不将六万明军放在眼里。

    nbsp多尔衮认可的点点头,脸上也是露出自信之色。

    nbsp义州大胜,已经使得大清国上下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当初横扫无敌的气势。

    nbsp面对着六万明军,根本丝毫不惧。

    nbsp当然了,多尔衮等人的自信来源,主要还是拥有的六万两千兵马,以及上百门红衣大炮。

    nbsp这才是多尔衮等人的底气所在。

    nbsp“好!既然诸位都有着如此自信,那朕便正式宣布,三日后进逼锦州城。”

    nbsp多尔衮拍案而起,宣布了主动进攻的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皇上英明!”

    nbsp一众八旗将领也连忙起身,大拍多尔衮的马屁。

    nbsp多尔衮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

    nbsp随后,多尔衮又与一众八旗将领细商进攻的细节。

    nbsp........

    nbsp崇祯十六年二月初五日。

    nbsp京师,紫禁城。

    nbsp皇极殿内。

    nbsp“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nbsp一众文武大臣们齐声高呼,向着高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跪地行礼。

    nbsp“众爱卿平身!”

    nbsp崇祯皇帝略显疲惫的声音响起。

    nbsp“谢皇上隆恩!”

    nbsp一众文武大臣们再次高呼谢恩。

    nbsp待得一众文武大臣们都起身站定后,站在御阶上的高起潜上前一步,高声道:“有奏出班,无事散朝!”

    nbsp高起潜的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御史站了出来,行礼道:“启奏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nbsp“钱爱卿请言!”崇祯皇帝点头道。

    nbsp钱御史一脸正色的道:“微臣弹劾榆国公破坏祖制,强行向延绥镇内的官绅们征收赋税。”

    nbsp“国朝优待官绅,免交赋税,这是高祖皇帝就定下的规矩。”

    nbsp“然榆国公却公然破坏祖制,强行征收官绅们的赋税,这简直就是不将朝廷的规矩放在眼里,不将高祖皇帝放在眼里。”

    nbsp“微臣恳请皇上下旨,严惩榆国公目无王法之罪,夺去榆国公之公爵之位。”

    nbsp“皇上,微臣也弹劾榆国公纵兵行凶,竟假冒贼匪劫掠亲王田产,且丝毫不尊礼仪,对亲王十分无礼。”

    nbsp“微臣也弹劾榆国公以势压人,强行霸占官绅们的田亩,以饱其私人囊袋。”

    nbsp“......”

    nbsp随着钱御史的带头弹劾,接连又有五六名大臣站了出来,也向崇祯皇帝弹劾刘博源。

    nbsp整个大殿内的气氛,也逐渐变得有些怪异起来。

    nbsp没错!

    nbsp就是怪异。

    nbsp因为站在队伍前方的一众内阁大臣们,皆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仿佛这事情与他们没有丝毫的关系。

    nbsp除了内阁次辅陈新甲。

    nbsp还有其他的大臣们,也露出各种各样的神色。

    nbsp有好奇看热闹的神色,也有目光冷漠的神色,还有一脸嘲讽的神色等,不一一而表。

    nbsp总之,除了钱御史等几人站出来弹劾外,再无其他大臣说话。

    nbsp听完钱御史等几人的弹劾后,崇祯皇帝眉头微皱,脸色也有些不大好看。

    nbsp其实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又岂能不知刘博源的所作所为,但又能如何呢?

    nbsp下旨严惩刘博源,又该要如何严惩,而且又是否能做到?

    nbsp万一引得刘博源起兵造反,谁又来承担这个责任,是他这个皇帝吗?

    nbsp崇祯皇帝现在忧心的不是刘博源,而是辽东的战事,那里才是崇祯皇帝最关注的事情。

    nbsp至于刘博源向官绅们征收赋税之事,岂不是正好引得天下官绅们的同仇敌忾,这可是极大的有利于朝廷。

    nbsp不过,朝廷还是要下旨斥责刘博源,明确的反对向官绅们征收赋税之事。

    nbsp而一脸正色的钱御史,正适合去做那个前去宣旨的人选。

    喜欢。

第1121章 辽东局势,朝议弹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