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不给面子,巡视春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急忙大喊道。
nbsp而另外六名灰袍太监与十几名锦衣力士虽然没有言语,但满脸的惊恐之色,已是说明了一切。
nbsp刘博源扫了一眼钱游进等人,随即挥手道:“那就将这位天使拖下去教育一番!”
nbsp数名警卫士卒立即动手,将不断挣扎、愤怒大叫的钱游进拖了下去。
nbsp很快的,官厅外就传来了钱游进的惨叫之声。
nbsp刘博源面色不变,对着两名青袍太监喝令道:“还不将圣旨拿出来!”
nbsp“是!是!”
nbsp两名青袍太监连连点头。
nbsp其中一名青袍太监眼疾手快,急忙从一名锦衣力士的手中取过圣旨,双手捧着递到刘博源的面前。
nbsp装着圣旨的是一个黄绸包裹的锦盒,内中又有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
nbsp刘博源将圣旨取出,展开后细看了起来。
nbsp片刻后,刘博源嗤笑一声,脸上也浮现出揶揄之色。
nbsp“皇上还真是想的美好,竟然传召本公爷前去京师,向朝臣们解释官绅一体纳粮之事。”
nbsp“怕是本公爷一进入京师之内,就再也没有机会出来。这个请君入瓮的计谋,实在是拙劣得很。”
nbsp“对于本公爷请奏增援辽东之事,却是丝毫不提,这明显是不希望本公爷增援辽东。”
nbsp“皇上,你这又是何必呢?难道你还想守着这腐败的大明朝?”
nbsp“大明这个天下,已经是病入膏肓,迟早是要改朝换代的。”
nbsp听着刘博源的言语,官厅内的两名青袍太监皆是面色大变,心中更是惊恐不已。
nbsp而另外六名灰袍太监与十几名锦衣力士,也同样是满脸的骇然之色,双腿都在微微的颤抖着。
nbsp显然是被惊吓的不轻。
nbsp榆国公所言,这简直是大逆不道,是要举旗造反的节奏啊!
nbsp一众太监与锦衣力士们早就听闻,榆国公对朝廷生有反心,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nbsp同时,他们也暗自担心,榆国公会不会对他们杀人灭口。
nbsp想到这里,一众太监与锦衣力士们越发的恐惧,担心自己的性命不保。
nbsp然而。
nbsp刘博源却并没有杀人灭口的意思,只是对着一众太监与锦衣力士们挥手道:“圣旨已经收到,你们也都回去吧!”
nbsp一众太监与锦衣力士们面色大喜,连忙躬身道:“多谢榆国公大德,奴婢(卑职)告辞!”
nbsp行礼完毕后,一众太监与锦衣力士们急忙转身退下,离开了榆国公府。
nbsp至于那位仗着自己天使身份的钱游进,此时谁还顾得了他。
nbsp........
nbsp二月初十日。
nbsp神木道,孤山堡。
nbsp听其堡名便知,这是一座建立在山上的营堡。
nbsp当初选择在此地建立营堡,也是为了占据有利的地形,以便能更好抵御鞑子的入侵。
nbsp正所谓有利就有弊。
nbsp孤山堡虽然能很好的抵御鞑子的入侵,但军民百姓们的生活条件却是极为的艰苦。
nbsp在孤山堡方圆数里之内,几乎没有田地可以种植,也没有稳定的水源可供饮用。
nbsp若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军民百姓们还能勉强过活,可一旦遇到了天灾人祸,那军民百姓们就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这片贫瘠之地。
nbsp特别是到了崇祯年间,孤山堡的人口已是不足百户,哪里还像是一个千户堡的样子。
nbsp就在孤山堡彻底走向破败的时候,却突然迎来了惊喜的转机。
nbsp榆国公入主延绥镇,对延绥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强行整顿延绥镇内的军队与田地,分予军民百姓们田地,降低军民百姓们的赋税,补发拖欠的粮饷等。
nbsp这一切的改革,使得孤山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nbsp如今的孤山堡已有人口两千多户,屯田两万三千多亩,还有驻军五百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在王良的引路下,刘博源登上了孤山堡的烽火台。
nbsp极目四望,堡外的田间地头到处是军民百姓们忙碌的身影。
nbsp往东方向,隐隐可以看见一条玉带般蜿蜒的河流;往西方向,则是清楚可见二边长城;往南往北方向,则是可见一座座小山。
nbsp孤山堡周围的地势,并非是四野平坦,而是山头众多。
nbsp“王良,那条河流的源头是在何处?为何只到了孤山堡脚下便没有了?”刘博源指着东面方向的河流问道。
nbsp“回禀国公爷,那里原本是没有河流,是属下召集军民百姓们人工开挖出来的。而那条河流的源头,则是东面三十里外的黄河。”王良回答道。
nbsp“哦?竟是人工开挖出来的,实在是了不起啊!”
nbsp刘博源大感惊讶。
nbsp“国公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nbsp王良无奈摇头,并解释道:“这孤山堡方圆十几里都没有什么河流,田地里的庄稼都无法得到有效的灌溉。若是只靠上天降雨的话,军民百姓们还不得饿死。”
nbsp“因此,属下便召集了孤山堡的军民百姓们,从黄河开挖引水,用来灌溉田地里的庄稼。”
nbsp“好!好!王良,你做的很是不错,果然没有辜负本公爷的期望。”
nbsp刘博源很是满意的点头夸赞。
nbsp“多谢国公爷夸赞,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王良谦虚的抱拳道。
nbsp“嗯!”
nbsp“只要心怀军民百姓们,为军民百姓们谋福,这才是无愧于身上的职责。”刘博源语重心长的叮嘱道。
nbsp王良连忙躬身应道:“国公爷说的极是,属下会时刻记在心上。”
nbsp“那就好!”
nbsp刘博源微微一笑,面露欣慰之色。
nbsp........
nbsp在巡视完神木道的春耕后,刘博源又前往了下一站。
nbsp山西太原。
nbsp得益于刘博源在山西镇的屯田整顿,强逼着官绅们降低了租子粒后,整个山西镇内的军民百姓们爆发出了极大的干劲。
nbsp一亩田地只收取两成租子粒,那还不得多多耕种一些田地。
nbsp在整个山西镇内,到处可见军民百姓们忙碌的身影,以及欢快的笑容。
nbsp虽然耕种田地是累点苦点,但一想到秋后的丰收满仓,军民百姓们越发的干劲十足。
nbsp军民百姓们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就怕生活没有盼头。
nbsp而今这一切,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军民百姓们自然是勤恳的劳动。
nbsp在山西巡抚蔡懋德的引路下,刘博源前往了晋王府所辖的田庄巡视。
nbsp没有了田庄管事的欺压,也没有了沉重的租子粒,佃户们对如今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nbsp而佃户们也早已知道,他们能有如今的生活,全都是榆国公所带来的。
nbsp对于榆国公的到来,佃户们自是喜出望外,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农活,前来迎接榆国公的到来,并表达了对榆国公的崇敬之情。
nbsp活命之恩大于天,榆国公可是佃户们的救命恩人,怎么不感激万分。
喜欢。
第1122章 不给面子,巡视春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