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1章 这一遗憾令高宠懊悔不已[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金榜第九的吕布,恐怕难以在三个回合内战胜金榜第三十的将军。”

    nbsp“然而,金榜前二的李元霸,却能在三个回合内重创吕布。”

    nbsp“真的吗?!!”

    nbsp夏侯惇并非愚钝之人,听闻此言,似有所悟,但又未能完全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他急忙追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nbsp荀彧未直接回应夏侯惇,而是转向曹操行礼,随后说道:

    nbsp“主公!”

    nbsp“金榜第九的吕布与金榜第三十的夏侯惇将军之间,实力差距显然小于李元霸与吕布间的差距。”

    nbsp“由此可见,金榜名次的差距并不均匀。”

    nbsp“即便李元霸位列第一,也仅比吕布高出八位,而吕布比夏侯惇高二十二位。”

    nbsp“这相差八位的实力,竟远超相差二十一的差距。”

    nbsp因此,荀彧大胆推测:

    nbsp“金榜的变化表明,前三名武将与其余武将存在本质差别。”

    nbsp“毕竟李元霸和李存孝作为前三名中的两位,对吕布都有绝对压制力。”

    nbsp“所以金榜才会发生这一变化,旨在突出前三名武将的独特地位。”

    nbsp说到这里,荀彧神情愈发兴奋地继续说道:

    nbsp“主公!”

    nbsp“这意味着,金榜前三的武将属于同一层次。”

    nbsp“如今天下,除了李存孝和李元霸,还有另一位达到同样高度的人。”

    nbsp“此人,极有可能便是尚未上榜的在野武将。”

    nbsp荀彧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令曹操惊喜万分。

    nbsp他认真听取了荀彧的分析,发现其逻辑严谨,合理解释了金榜的异常变化。

    nbsp曹操立刻意识到,天下或许真存在如李存孝、李元霸般的绝世高手。

    nbsp这一发现让他心情激动,之前的疑虑和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nbsp在场的文武官员也逐渐理解了荀彧的行为动机,他并非挑衅夏侯惇,而是希望通过实际验证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nbsp夏侯惇反思后也意识到自己误解了荀彧,诚恳地向其致歉。

    nbsp荀彧宽厚回应,化解了不必要的误会。

    nbsp最终,夏侯惇对荀彧的态度更加钦佩,两人之间的关系得以修复,整个曹营气氛也随之融洽起来。

    nbsp夏侯惇郑重承诺,无论军师有何指示,他都将全力以赴,毫不犹豫。

    nbsp荀彧听后微微点头,表示感谢。

    nbsp最终,这场曹营文臣与武将之间的潜在矛盾得以平息,未起波澜。

    nbsp不仅曹操阵营找到了金榜变化的原因,袁绍和孙坚也在田丰和周瑜的分析下得出了相似结论。

    nbsp他们都认为,从第三名开始,金榜的排名方式发生了变化,前三名武将与其他武将存在根本性差异。

    nbsp这是因为他们都目睹过李元霸在虎牢关重创吕布的场景,那种力量差距令人震撼。

    nbsp因此,他们相信金榜前三的武将已达到超凡境界,与其余武将不可同日而语。

    nbsp尤其李存孝和李元霸,被视为无可匹敌的存在。

    nbsp而金榜此举可能是为了预告另一个与他们同样强大的武将即将登场。

    nbsp按照推测,这位武将很可能就是尚未公开的最后一个在野武将。

    nbsp这一发现让袁绍和孙坚充满期待,若能招揽此人,他们将在群雄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

    nbsp即便面对西凉王,也能底气十足。

    nbsp而刘备则在徐州小沛,默默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nbsp刘备手下的谋士简雍和孙乾虽不如荀彧、田丰、周瑜那般能直接推断局势,但刘备凭直觉感到,金榜的变化暗示着即将登场的三位武将非同凡响。

    nbsp这种感觉是在他看到徐晓排名后产生的。

    nbsp他当时就猜测,这最后一位在野武将或许会达到李存孝、李元霸的高度。

    nbsp如今金榜的异变证实了他的猜想,这位武将确实达到了李存孝和李元霸的水准。

    nbsp否则金榜不会出现这样的异常情况。

    nbsp刘备对这位在野武将充满了期待,他认为自己若能得到此人,便能在与林枫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nbsp他深知,即使掌握了徐州牧的位置,在武将实力上仍远逊于掌控西凉、凉州、并州、汉中的林枫。

    nbsp刘备在徐州待了几个月,发现这里竟没有一个堪当大任的武将,对此深感失望,认为陶谦难辞其咎。

    nbsp这种行为实在令人难以认同。

    nbsp当初刘备夺取徐州时,正是利用当地缺乏强力将领的空隙才敢下手。

    nbsp如今却又反过来指责陶谦未能为徐州培养出优秀的武将,这显然是一种双重标准。

    喜欢。

第401章 这一遗憾令高宠懊悔不已[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