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九章 河套之战(十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

    nbsp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战后,百济丰璋王逃亡高句丽,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

    nbsp7月,百济军大败,百济王及百官被俘往长安,百济王朝崩溃,

    nbsp在白江口失败的打击下,百济王逃往高句丽,余部全部归降,百济国彻底灭亡。

    nbsp白村江战役,基本上决定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

    nbsp百济灭亡后,667年,唐朝和新罗联军乘机进攻,翌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丽灭亡。

    nbsp白村江之战,促使日本退守本土,九百余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

    nbsp白村江战败后,日本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

    nbsp于是从664年起,花费巨资,先后构建了四道防线。

    nbsp其中,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它实际上是一座用于防御的土坝。

    nbsp坝长1.2公里,底部宽80米,高十几米,外侧是一条5米深的水沟。

    nbsp为了保险,667年,日本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

    nbsp然而,唐朝和新罗的军队并没有乘胜进军日本本土。

    nbsp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

    nbsp日本人尊崇强者,你把他打得服服帖帖,他就跪了。

    nbsp此后日本调整对外政策,向唐朝臣服,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nbsp在此后千年的时间里,暂时打掉了日本人的野心。

    nbsp转眼来到了明朝的万历年,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又开始蠢蠢欲动。

    nbsp而在日本人心中种下据天朝而居之的思想根源,是丰臣秀吉在日本人心中播下的种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统一日本后。

    nbsp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

    nbsp并提出了攻略朝鲜,进取平津,占领华北,在东亚大陆列土封疆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战略构想。

    nbsp可以说,他是日本“大陆政策”的最早提出者与实践者,并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nbsp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

    nbsp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

    nbsp既在占领朝鲜之后,于1593年初占领北京,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

    nbsp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

    nbsp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

    nbsp他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

    nbsp不过,丰臣秀吉的计划主要停留在“理想层面”。

    nbsp丰臣秀吉两度兴兵进犯朝鲜,史称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侵略者遭到了朝鲜的沉重打击,均以失败而告终。

    nbsp随着丰臣秀吉于1598年病死,其迁都北京进攻印度的扩张大陆的计划彻底失败。

    nbsp然而,丰臣秀吉“灭朝鲜,侵中国”的战争思路,却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喜欢。

第四百二十九章 河套之战(十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