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沿海状况(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方面为琉求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让倭国产生了吞并之心。
nbsp在我朝解决倭寇这乱的历史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戚少保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了。
nbsp从公元1559年成军义乌起,至1567年,戚少保退出抗倭前线为止的8年间。
nbsp戚家军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倭寇接战数百次,无一败绩,成就了一段抗倭神话。
nbsp然而这一胜利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大的无奈。
nbsp因为针对来自海洋的威胁,最好的防御手段,并不是在自己的领土与之决战。
nbsp而是通过强大的海洋实力,将风险控制在海上,甚至把防线推进到对手的海岸线。
nbsp问题是,在我朝决定销毁郑和舰队资料那一刻起,大明帝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力。
nbsp虽然倭寇对于东南沿海的侵扰,一直让帝国Z央感到头疼。
nbsp不过真正让王朝统治者忧心的,还是来自于长城以北的威胁。
nbsp因此在倭寇之患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从公元1567年,戚少保被调往了长城防线续写辉煌。
nbsp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此时的我朝已经意识到,用军事手段维系东南沿海的安全并不划算。
nbsp与调防戚少保相配合实施的,是一项重要的外交决策——开关。
nbsp所谓“开并”,就是解除海禁。
nbsp更准确说,是承认民间海外贸易的合法性。
nbsp由于这一政策始于隆庆元年,因此史称“隆庆开关”。
nbsp在我朝内部,关于是否要开放海禁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
nbsp对于东南沿海地方来说,海禁不仅意识着减少收入,还意味着需要为安全承担更多的支出。
nbsp这种由东南沿海向帝国Z央传导的压力,最终在我朝迎来自己200岁生日时,落实成了海禁的开放。
nbsp对于当时作出决策的帝国Z央来说,海禁的开放更多是一种试错。
nbsp一旦局面得不到改观,甚至如保守官员所想象的那样恶化,那么要求重新闭关的力量,将很快占据上风。
nbsp然而事实却是,海禁的开放,不仅从根本上化解了倭患的土壤。
nbsp同时倭国进入政局稳定的德川幕府时代,更为我朝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收益。
nbsp随着海上贸易活力的迸发,帝国出口商品的规模和广度出现了质的飞跃。
nbsp由此对世界经济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作倭国产出的绝大部分白银。
nbsp以及美洲所生产的半数白银,被通过贸易途径输往我天朝。
nbsp倭国和美洲也是当时最主要的两大白银产地。
nbsp从此以后,天朝在货币流通方面真正进入了“白银时代”。
nbsp如果说葡萄牙人在16世纪50年代,取得澳M的居住权。
nbsp还算是与地方官员的灰色交易,同时也代表了地方的态度的话,那么随之而来的开关政策。
nbsp则真正让他们坐实了在澳M的存在,并迎来了发展良机。
nbsp尽管西班牙在16世纪后半叶,取得了菲律宾的控制权。
nbsp荷兰人也在大员获得了,通往大明帝国的贸易跳板。
喜欢。
第五百四十四章 沿海状况(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