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五章 神赐之地(三十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甚至可以说,土着居民的存在,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气质,并使之在,极端恶劣的地缘Z治环境中保持D立。

    nbsp这个土着民族被称之为“瓜拉尼人”。

    nbsp关于这个民族之于巴拉圭的重要性,可以透过一个细节体现出来。

    nbsp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定货币。

    nbsp作为代表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货币的名称通常并不是随意选定的。

    nbsp而巴拉圭人的货币就叫作“瓜拉尼”。

    nbsp另外,“瓜拉尼语”与西班牙语一样,具备官方语言的地位。

    nbsp瓜拉尼人是最初为西班牙人,提供帮助的土着部落。

    nbsp这支已经熟练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的部落,原始居住地并不是大查科平原,而是巴拉圭河东北部高地上的热带雨林中,

    nbsp在西班牙人到来之时,瓜拉尼人已经开始向巴拉圭河谷移居。

    nbsp换句话说,西班牙人之所以选定亚松森建城,正是由于得到了瓜拉尼人的帮助。

    nbsp在瓜拉尼人的存在问题上,“1000毫米等雨线”起到了无形的调节作用。

    nbsp安第斯山脉的“土豆”文明,并不喜欢太湿热的气候环境,但对于“木薯”来说,

    nbsp10002000毫米的降水,才是它们适应的区间。

    nbsp自拉普拉塔河口起,向北拉出一根纵线,能够帮助我们,在整个拉普拉塔河流域,

    nbsp大致拉出一根“1000毫米等雨线”来,降水量西低东高。

    nbsp当然,气候实际是在不断变化的,等雨线的位置也并非一成不变。

    nbsp不过,这已经足够让大家识别出,哪些地区有机会,依托木薯之类的雨林作物,滋养出有存在感的原住民部落了。

    nbsp在拉普拉塔地区,巴拉圭东部,也就是不包含北查科地区的部分,并非是唯一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缘Z治板块。

    nbsp乌拉圭草原同样位于这雨线的东部。

    nbsp分处河口两侧的阿根廷S都“B宜诺斯艾利斯”,与乌拉圭S都“M得维的亚”的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让大家,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一差异。

    nbsp前者的年均降水量约在950毫米;后者则能够达到1100毫米。

    nbsp这样看来,乌拉圭这个D立地缘Z治板块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因为巴西的地缘Z治影响力,

    nbsp更不是因为乌拉圭河看起来,会适合充当一条行政分割线了。

    nbsp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几乎同时登陆乌拉圭草原两侧时,这片草原上生活有一定数量的土着部落。

    nbsp尽管由于草原地貌和温度的问题,乌拉圭草原上的原住民生活中,种植经济的比例,要比瓜拉尼人更低,

    nbsp但乌拉圭草原内间杂的丘陵地貌,使之食物的来源,相比乌拉圭河以西地区,要更加的充足一些。在人口压力巨大的后世,历史研究者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认为,能够用来减缓人口压力的土地,是争夺的重心。

    nbsp然而事实上,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人口才是争夺的目标。

   &nbs

第七百六十五章 神赐之地(三十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