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盐铁之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桑弘羊之问、帝国的存亡之争#】
nbsp大明,应天府。
nbsp“哦,原来是盐铁论。”
nbsp“咱倒要看看后人是如何评价的?”
nbsp“又是如何解决的?”
nbsp老朱真的很好奇,因为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每个王朝都要经历,汉先紧后松,唐先松后紧,宋彻底放开……然后亡了国。
nbsp历朝历代都会吸取前朝的灭亡教训,然后对照着修修补补。
nbsp老朱给的补丁是种地的后代一直种地,当兵的后代一直当兵,工匠的后代一直做工匠。
nbsp重农轻商且抑商,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后世子孙都按照皇明祖训做事。
nbsp老朱的设想很美好,美好的像是神话故事。
nbsp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
nbsp皇明祖训,三代都没撑过去。
nbsp即便是为了标榜自己正统地位,处处拿自己父亲说事的永乐帝。
nbsp需要的时候:皇明祖训说了,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么做。
nbsp不需要的时候:俺爹没说过这句话。
nbsp什么?皇明祖训写的有?那肯定是建文那个王八蛋趁我爹病了、老了,自己加上去的。
nbsp那是我爹还是你爹?我能不知道我爹想啥吗?
nbsp还犟嘴?
nbsp锦衣卫昭狱、抄家灭族,了解一下?
nbsp【公元前87年,农历2月12日,执掌汉帝国五十四年的一代雄主汉武帝走到了生命尽头。】
nbsp天幕前,刘彻掰着指头算:“朕十六岁继位,五十四年,朕居然活了七十岁?”
nbsp刘彻很惊讶,秦朝的嬴政也很惊讶……难过……无法形容,反正心里很难受。
nbsp“他做皇帝的时间,比朕的寿命还多四年。”
nbsp【自知时日不多的他紧急召见霍光、桑弘羊等4位近侍重臣。
nbsp武帝执政的54年,北击匈奴、征伐四夷、凿空西域、开疆拓土,但频繁的战争与横征暴敛也让帝国的臣民入不敷出,隐隐的有了秦末的景象。
nbsp因此在晚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决定与民休息、稳定时局,他让霍光成为首席辅政大臣,如周公辅成王一样辅佐年仅七岁的刘弗陵,让理财名臣桑弘羊继续掌握帝国财政,他相信朝廷的精诚合作能沿着他晚年的既定政策走下去。】
nbsp大汉,长安。
nbsp刘彻望向霍去病。
nbsp“霍光?”
nbsp“你弟弟?”
nbsp“你儿子?”
nbsp能让朕如此信任,给了周公辅成王的待遇,成为首席辅政大臣,还姓霍!
nbsp除了是霍去病的亲属,没其他可能性。
nbsp去病英年早逝,说不准是他有了儿子,朕又把他儿子手把手带大,才能如此放心。
nbsp“额,要不派人去问问……问问那个人。”霍去病做了半天心理建设,还是说不出父亲这个词。
nbsp谁知道他回了平阳有没有再娶?兴许给自己生了个弟弟呢。
nbsp霍去病虽然瞧不上自个父亲,但推测一下应该是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去见了一下他,顺便把弟弟带来长安管教。
nbsp“那就差人去问问吧,要真是你弟弟,就让他送到长安来,朕亲自带。”
nbsp“他会带什么孩子?瞧瞧朕,随便带带你,就是后世武将一辈子追求的冠军侯。”
nbsp“皇后,等将来据儿生下来,朕亲自带。”
nbsp“大汉光朕一个千古一帝怎么够?朕的据儿也应该是千古一帝,朕就当千古一帝的父皇就可以了。”
nbsp卫子夫:突然不想生了,想起巫蛊之祸就……
nbsp卫子夫面色尴尬,刘彻自知理亏。
nbsp身为皇帝,刘彻虽然从不看别人的脸色,但怎么也要给去病三分。
nbsp将卫皇后拥入怀中,食指弯曲在她鼻子上轻轻一刮。
nbsp“放心,既然有了天幕警示,朕怎么还会受奸人挑拨?”
nbsp“且放宽心,朕会像父皇教我爱我一般,好生待据儿。”
nbsp卫子夫:更不想生了,怎么办?
nbsp先帝是爱您,爱您爱的都把前太子杀了。
nbsp【两天后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nbsp武帝逝世后,霍光对桑弘羊所主导的各项经济政策早有看法,他曾希望对一些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但遭到桑弘羊的反对。
nbsp于是在大将军霍光的秘密支持推动之下,朝野之间要求废除国家盐、铁及酒类专营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nbsp汉昭帝六年的一天,在大汉未央宫的朝堂之上,围绕着盐铁行业是要放开民间自由竞争,还是继续国营垄断,双方召开了这场长达半年的会议——盐铁会议。】
nbsp【会议的一方是帝国的首席财政大臣桑弘羊,另一方则是大将军霍光支持的儒生代表。现场精彩又火爆的辩论被一个叫桓宽的人如实的记录了下来,成了一部流传至今的奇书《盐铁论》。
nbsp要求放弃垄断改善民生的儒生开场就抛了三把尖刀。
nbsp一:朝廷对盐铁的国营制度造成绝对垄断,价格昂贵、质量低劣、强买强卖、存在重大弊端。
nbsp二:强行收购粮食,建立储备,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民间经济萧条,只会与民争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三:对经济的全面管控形成了大批以国营为名攫取私利的权贵贪腐势力。】
nbsp大明,北京城。
nbsp“这群儒生懂什么?”
nbsp“光会夸夸其谈,嚷嚷着让利于民,让了利的部分又从哪儿来?”
nbsp“光会提问题,不会解决问题。”
nbsp“在他们口中,民是平民还是他们?”
nbsp“太子爷,你说呢?”
nbsp朱棣指桑骂槐,太子爷不搭理。
nbsp刚才让我给两万金,现在又骂我不解决问题?
nbsp您的问题不都是我解决的?筹措粮食、军费哪样不是我做的?
nbsp当年北平城之战,我还提刀上战场了,那时候您怎么不骂?
nbsp大胖不言语,朱棣也不再刺激他,把儿子气病了,朕出征的时候谁监国呢?
nbsp朱棣叹了口气,又望向天幕的文字。
nbsp其实自己挺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和自己的某些做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搞钱。
nbsp武帝是缺钱,朕也是缺钱,他好歹还有文景之治,两代皇帝给他存了些钱。
nbsp父皇为朕存的钱,都被建文糟蹋了。
nbsp自古以来,能收税的地方就那么多,土地税、人头税、商税。
nbsp不想办法到处搞钱,如何驱逐胡人?国朝的开支如何弄?
nbsp遇上天灾若是国库无钱,那就只有激起民变。
nbsp北宋,汴梁。
nbsp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辩论还没开始就暂时结束了,因为天幕出现了。
nbsp汉武帝之时,和此
第129章 盐铁之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