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刷视频:震惊古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5章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很先进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先进吗?#】

    nbsp【所谓秘密立储是指:皇帝写出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闸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

    nbsp大明,应天府。

    nbsp“秘密立储?”

    nbsp朱元璋嗤笑一声,果真是蛮夷也。

    nbsp随后向赶来的朱标问道:“标儿,可知此事出自何处?”

    nbsp“唐书,波斯国。”

    nbsp朱元璋闻言大笑,打量着灰尘扑扑的朱标一番,随即又瞪了躲在背后的朱棣。

    nbsp“你看看你带你大哥都做了些啥!”

    nbsp“我还不是为了改进火器……”朱棣缩着头,小声解释道。

    nbsp见朱元璋面色变黑,朱棣连忙缩回头去,躲在朱标身后。

    nbsp“哼,滚出来!”

    nbsp“咱问你,这秘密立储出自哪里?”

    nbsp朱棣讪笑道:“唐书,波斯国。”

    nbsp爹还是爱我的嘛,大哥都说了答案,我还能答错?

    nbsp“具体呢?”

    nbsp“不要求你说出是哪卷,可大概故事你总得给我讲一下吧?”

    nbsp朱元璋冷哼一声,一天天的没个正形!

    nbsp要改进火器,将方法告诉匠人,让他们实验即可。

    nbsp亲王带着太子,往火药库里去。

    nbsp若是遇上意外,连尸骨都找不到。

    nbsp“不知道?”

    nbsp朱元璋对身旁太监吩咐道:“去把唐书给咱找来。”

    nbsp“咱让你慢慢翻,什么时候找到了出处,什么时候再起来!”

    nbsp起来?我现在不是站着的吗?

    nbsp朱棣抬头打量,正巧迎上朱元璋似笑非笑的眼神。

    nbsp果断选择从心,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nbsp【但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很先进吗?

    nbsp《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其王初嗣位,便密选子才堪承统者书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共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

    nbsp“呼。”

    nbsp朱棣闻言,长出一口气。

    nbsp感谢天幕指出卷数,否则翻到明日都找不到。

    nbsp但朱元璋可没如此轻易就让朱棣过关。

    nbsp“唐书,不用取了。”

    nbsp老朱站起身来,从置物台取下笔墨纸砚,放在朱棣跟前。

    nbsp“抄。”

    nbsp老朱手放朱棣下颚,轻轻抬起,一指天幕。

    nbsp“你趁着天幕还没转动,最好把这段话背下来。”

    nbsp“要求不高,抄个十遍。”

    nbsp【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波斯国王登基后,就会秘密挑选一个他觉得不错的儿子,将其名字写在纸上封存起来。

    nbsp国王死后大臣和皇子们共同打开封条去看,写的是谁,那谁就是继承者。

    nbsp是不是感觉一模一样?

    nbsp曾经我也一直觉得秘密立储制度特别牛,类似养蛊嘛,就看谁能力强。

    nbsp老皇帝临终前揭晓答案,童叟无欺。

    nbsp包括在各类百科介绍中也是这样写的。

    nbsp大概为雍正帝继位后,吸取了历代因为预立太子,发生了皇子、后妃之间因争储而产生的明争暗斗、骨肉相残的教训。

    nbsp以及他自己争夺皇位时,九龙夺嫡的亲身经历,才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作为嫡长子继承者的替代品。

    nbsp但稍微对历史了解那么一点点以后,就会发现一丝丝不对劲。

    nbsp雍正当年跟兄弟们的九子夺嫡,不也正是因为康熙废了胤礽之后,将太子之位空置,直到死后才公布结果吗?

    nbsp这不也符合秘密立储的构成要件吗?

    nbsp但结果还不是造成皇子们十几年来互相斗到不死不休,恩断义绝吗?

    nbsp为了避免皇子夺嫡,防止大臣们站队拉帮结派,从而实施秘密立储,这和笑话有什么区别吗?

    nbsp所以这个制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保护雍正自己,即在位期间皇帝的利益。

    nbsp首先它可以防止太子在被授予储君之位后太飘。

    nbsp太子当久了,自然会有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nbsp比如看着龙椅上的老皇帝,心里就会想,嘿,这老爷子,怎么身体还那么硬朗?

    nbsp怎么还不龙驭殡天?

    nbsp从而也就防止了历史上如李承乾以及清朝胤礽这样的情况再次上演。

    nbsp毕竟雍正自己是经历过这一切的,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弘历,成为又一个曾经的二哥。

    nbsp其次:秘密立储制度可以说是将立储权百分百的收归了皇帝自身所有,防止大臣们瞎哔哔。

    nbsp毕竟一旦立了太子,总会有人反对,无非是有时候反应大,有时候反应小点。

    nbsp像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就属于反应特别大的。

    nbsp还不如不立太子,大臣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图个清静。

    nbsp等真的打开遗诏的时候,老皇帝都已经驾崩了,你们爱咋说咋说。

    nbsp至于其他的,该斗的还得斗,该争的还得争,浅薄如我是真想不出秘密立储制度到底还有什么别的好处了?

    nbsp但既然旧唐书里面就已经有秘密立储的原版,为什么之后那么多的朝代就没有人借鉴一下,或者说借鉴一部分?

    nbsp盖因在封建王朝,秘密立储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倒反天罡、形同异端的存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自古以来都讲君权天授,在这个大前提下一个人之所以能当皇帝,那是老天爷定的。

    nbsp长久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不仅仅因为它是儒家的理念。

    nbsp更因为只有你出生够早,这件事是不可控的,是老天爷决定的。

    nbsp至于其他嫡出的弟弟们或者嫔妃生出来的庶子,那就只能怪他们命不好。

    nbsp要么投胎的时候没赶得早,要么就是投胎的时候进错了肚子。

    nbsp但秘密立储一旦出来以后,新一任帝王的君权就不是天授,而是爹授了。

    nbsp毕竟继任的唯一条件就是你爹觉得你行,你爹爱你。

    nbsp老皇帝就代替了之前老天爷的地位,这不就是倒反天罡吗?

    nbsp所以历朝历代,虽然也会客观上存在前任天子选择或者更换继任者的行为,然而却不会在制度上改变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nbsp即使要废除原东宫太子,也是要想出一大堆理由的。

    nbsp诸如:无才无德,讲究点的还要和一些自然灾害、天象、星象之类的结合起来,表示不是我想换,是老天爷的意思。

    nbsp而清朝之所以能够接受秘密立储制度,有两个原因。

    nbsp一:清朝皇权高度集中。

    nbsp二:女真属于渔猎文明体系。

    nbsp古代中国人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农耕、游牧、渔猎三大群体。

    nbsp汉人自不必说,属于农耕种地的。

    nbsp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等都属于游牧。

    nbsp而女真则是属于渔猎。

    nbsp在这三类之中,相比只需要播种施肥的农耕以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

    nbsp渔猎,因为每天要面对山上树林里以及水中的各种猛兽,其危险程度是最高、最辛苦的。

    nbs

第195章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很先进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