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刷视频:震惊古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王小波:仇富?我们是复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宋,汴梁。

    nbsp赵匡胤谋划攻打燕云十六州,但缺钱。

    nbsp遂派弘文和尚(赵光义)前往倭岛,要求他们进贡。

    nbsp名义上,宋朝是倭国的宗主国,这个要求合情合理。

    nbsp实际上,倭国大概率是不会理会的。

    nbsp因为赵匡胤的要求,稍微有一点点过分。

    nbsp两千万两白银,一千万两铜,五百万两黄金,一百万奴隶。

    nbsp这要求,换谁都不可能同意。

    nbsp即便打不过,也不可能同意。

    nbsp现在的倭国是平安时代末期,班田制已经崩溃。

    nbsp又发生了承平、天庆之乱,关东八国独立,武士阶层崛起。

    nbsp倭王即便想给,也拿不出这么多东西。

    nbsp而且赵匡胤的要求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都要进贡这么多。

    nbsp赵匡胤此举,就是冲着倭国满足不了要求,找个理由开战去的。

    nbsp天朝上国,不能无缘无故欺负藩属国,开战要有合理的理由。

    nbsp现在这个理由就很好,不按照要求朝贡上国。

    nbsp赵匡胤还推算了一下,倭人听到要求之后,大概率就会马上翻脸。

    nbsp攻击上国使者,属于造反。

    nbsp这下更好了,本来是不朝贡,现在是平叛,占据了大义名分。

    nbsp派弘文和尚前去,赵匡胤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nbsp统兵作战之事肯定不能交给他,历史上他打不过辽国。

    nbsp虽然他不太可能输给倭国。

    nbsp但赵匡胤不敢赌,万一他真输了呢?

    nbsp索性让他在当地负责治理。

    nbsp不可能把所有倭人都杀了,因为大宋需要奴隶。

    nbsp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当奴隶,因为会逼得所有人造反。

    nbsp大宋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提供金银、奴隶,稳定产出资源的倭国。

    nbsp而不是一个需要投入资源,常备兵员镇压造反的倭国。

    nbsp所以就需要分化他们,给部分人上升通道,让他们成为精神宋人,捉倭人奴隶就可以慢慢晋升,甚至可以入籍。

    nbsp具体措施就不需要赵匡胤绞尽脑汁思考了,因为弘文和尚去了。

    nbsp赵匡胤觉得自家弟弟最擅长阴谋诡计。

    nbsp也算是做到了物尽其用。

    nbsp万一弟弟不小心死在倭国,那更是可喜可贺……呸,太令人伤心了。

    nbsp朕一定为弟弟大操大办、风光大葬,取一个美谥。

    nbsp……

    nbsp淳化四年。

    nbsp王小波率众攻破成都府。

    nbsp于武侯祠前召开公审大会。

    nbsp先审宋朝官员,给了官员申辩机会,让民众决定是杀、是流放还是服劳役赎罪。

    nbsp只有不足双手之数的官员,因为没做过什么坏事、还做了一点好事,被判处劳役之刑。

    nbsp其他的官员,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全被砍了头。

    nbsp宋朝的所作所为,让蜀地民众恨到骨子里。

    nbsp夸张一点来说,宋朝就差把川蜀大地掘地三尺了。

    nbsp后审富豪地主。

    nbsp同样也给了他们申辩机会。

    nbsp总结一下他们的观点大致如下:

    nbsp“我们有钱是祖上勤勤恳恳挣的。”

    nbsp“你们是仇富!”

    nbsp王小波怒喝一声:“仇富?我们是复仇!”

    nbsp苦主在台上一一诉说地主们是如何强占土地、如何放高利贷、如何逼迫自己卖儿卖女。

    nbsp配合着从地主家里救出来的女子,地窖里挖出的白骨,还有一张张高利贷的条子。

    nbsp从他们家里抄出的金银、铜钱、粮食,若是堆在一起,比泰山还高。

    nbsp台下共情痛哭的民众,逐渐变得愤怒起来。

    nbsp“杀!杀!杀!杀!杀!杀!杀!”

    nbsp公审完毕,高台之上满是鲜血。

    nbsp王小波站在血泊当中,命人送来九枚铜钱,朗声向民众说道:“诸葛阿公在上,宋室对外屈辱求和,对内压迫民众,吾等忍无可忍,唯有奉天靖难,求一条活路!”

    nbsp“诸葛阿公若是保佑我们,就请让铜钱全都正面朝上!”

    nbsp扭身,面向武侯祠,王小波躬身行礼。

    nbsp铜钱被王小波用力抛向天空。

    nbsp不多时,又如天女散花般落在地上。

    nbsp民众屏息敛声,等着王小波说出结果。

    nbsp站在第一排的民众,看的清清楚楚,不禁大吼出声:“全是正面,诸葛阿公保佑!”

    nbsp民众的呼喊声如山呼海啸一般,持续了数分钟才安静下来。

    nbsp王小波虚压一下手,待只听得民众重重的呼吸之声。

    nbsp先命人用铁制椽钉将铜钱钉在高台之上。

    nbsp右手握拳于胸平齐,王小波猛锤胸膛。

    nbsp咚咚咚,三声回响。

    nbsp随即又迅速将右手向上方挥出,将手臂打直,拳变成了掌。

    nbsp王小波怒吼道:“诸葛阿公在上,吾等立誓,三兴汉室!”

    nbsp藏在第一排的托还没开口带动,整齐划一、响彻天地的声音已经在天空回荡。

    nbsp“兴汉!”

    nbsp“兴汉!”

    nbsp“兴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元丰年间。

    nbsp王安石、苏轼、张怀民快马加鞭前往汴梁。

    nbsp其中之事,乏善可陈。

    nbsp只有日复一日的赶路,夜里观看天幕播放的电视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唯一可以言说的趣事,便只有苏轼曾抢到数次评论机会,和李太白交流。

    nbsp每次都以“太白兄,近日可好”开始,又以“祝太白兄安好”结尾。

    nbsp可惜的是,李白没有抢到过评论机会,从来没有回复过苏轼。

    nbsp但是杜甫成功抢了一次,说了句:“苏轼!你!不要脸!”

    nbsp结果被苏轼调侃,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杜子美说话居然像个怨妇一般。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汴梁城。

    nbsp民众的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nbsp数日围着包府的热情,随着西游记与三国演义的播放,消散了些。

    nbsp虽然门口仍旧摆着纸车、纸马、纸人、纸钱,但包拯终于可以出门了。

    nbsp然,市集上遇见的每一个民众。

    nbsp他们的称呼从之前的“包青天”、“包大人”,变成了“包阎罗”、“阎罗爷”。

    nbsp包拯又绕行,前往佛寺。

    nbsp总不可能和尚也把我当阎罗了吧?

    nbsp大相国寺,有富人出资,给阎罗王塑了金身。

    nbsp站在金像前,看着等比例放大的自己,包拯沉默了。

    nbsp一句话都没说,又出城,前往道观。

    nbsp道观没有阎罗金身,却有一尊泥像。

    nbsp听道士说,是附近的百姓请人做的。

    nbsp泥像下方还刻有一行大字【救苦救难包阎罗】。

    nbsp包拯:“……”

    nbsp救苦救难是观世音。

    nbsp泥像新建成,依稀还能闻到泥土的芳香。

    nbsp包拯没有纠正百姓的错误。

    nbsp只是对着前来祭拜的百姓说了一句:“我会尽力的。”

    nbsp便叫上儿子和仆人,准备回府。

    nbsp路过桥边,见土地庙的神像也换了,也是自己的模样。

    nbsp很多地方的土地庙,就是用砖块搭个长宽高不过半米的小屋子,里面放尊神像。

    nbsp掀开车帘,望着祭祀的百姓,听着他们所求之事。

    nbsp无非是有地种、有饭吃、家人身体健康、找个婆姨、生个儿子之类的话语。

    nbsp偶尔有几句“惩罚贪官”、“惩罚为非作歹的地主”的请求。

    nbsp包拯没头没尾的喃喃自语道:“他们应该快到了吧?”

    nbsp“或许我这次应该支持他们吧?”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南宋。

    nbsp汴梁城,江南士

第374章 王小波:仇富?我们是复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