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子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政事堂议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能用的人太少了!”待商辂走后,朱祁钰摇头,满脸无奈,很多事情都需要做,都需要改变。可是,手底下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就让他不得不将一些事情延后进校

    nbsp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保证这个国家持续强盛,不受外敌侵犯的基础。而强大的经济能力,则是养活这支保家卫国的强大军队的最有效保证。当二者相辅相成,能够形成一个良形循环的时候,当权者手中最恐怕的暴力机构就形成了。

    nbsp经过数十年的暗中积蓄力量,一朝浮出水面,又历经将近一年的努力,对现在的朱祁钰来,他已经完全能够做到了这一点。

    nbsp六万龙骑禁军,二十万镇国军,二十万镇守军以及警察部队,还有如今正在南北大营接受整训改编的三十万镇国军,以及数量不等的镇守军,警察部队和生产建设兵团。

    nbsp军队已经有了,而且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了朱祁钰的手郑

    nbsp北大营内,有一处特殊的场地,他们被和其他营区隔离开来,进行的操练也和大营内其他士卒不一样。

    nbsp这是现在在北大营集训整编的所有军队中第一个完成改编,并且早早就有了编制的军队。

    nbsp第一个完成整编的军队,第一个集训的军队,第一个被命名的军队,第一个刚一完成整编,就有了师长的军队,数个第一让这支还未形成战斗力的军队的名字响彻南北大营,就是军委会都高度重视,皇帝更亲自接见了这支军队的师长,足见其重视的程度。

    nbsp这支军队名字暂时叫内河海军第二十三师,师长是王英,朱祁钰亲自任命的。

    nbsp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朱祁钰组建的第一支海军,之所以叫做内河海军,是因为这支军队还不足以在大海上立足,先在内河上磨砺一段时间,在将他们放到海上,成为真正的海军。

    nbsp尽管心中迫不及待,但是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海军想要形成战斗力,不是一两能够做到的。

    nbsp起这第一支未来的海上力量的师长王英,那可是大有来头。

    nbsp其祖上王景弘是永乐年间的大太监,长期担任南京守备,王祯和王英都是他的儿子。

    nbsp其中,王祯在永乐二十年选跟太监郑和,王景弘等下下过西洋,擒获过伪王苏干刺等。永乐二十二年升锦衣卫左所正千户。宣德七年王祯去世。没有子嗣,弟弟王英袭成了哥哥王祯的锦衣卫正千户职位。

    nbsp王英虽然没有下过西洋,对于海战却不陌生。知道朱祁钰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的人才的落雁在整编锦衣卫时发现了他,就将他提到了京师,朱祁钰亲自见过之后,对他也非常认同。直接就将他提到了上校军衔,统领第一支海军。

    nbsp在这支内河海军中,大部分都是沿海,江南等地卫所内习水性的官兵。甚至,有些还曾在内河缴过匪,还有的在近海区执行过军务。

    nbsp有了基础条件,如何让他们尽快熟悉,然后形成战斗力,是王英首先需要考虑的。朱祁钰可是了,三个月后的他们就要进驻内河,展开第一阶段的实训。

    nbsp士兵们正在玩命的操练,都是一些基础操练课题,现在他们还没有系统的接触到水战的训练科目。王英拍拍手,冲着手下的万余名士兵道:“皇上了,虽然眼看着四海平静,八荒太平,但是要居安思危,更要努力操练,不要忘了练兵备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的懈怠,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是要用鲜血来还帐的。”

    nbsp“别人有没有战争,本校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本校知道,我们内河水师一定有打不完的仗,立不完的功勋。如果战事一起,谁要是掉链子,不要怪本校无情,直接将他给赶出内河海军,我们内河海军不养废物和软蛋。”

    nbsp王英大吼一声:“听到没有?”

    nbsp“居安思危,努力操练、、、、、、”众将士们大吼。

    nbsp、、、、、、

    nbsp军队的整编如火如荼,因为有了经验,进展速度比第一次整编二十万大军时快了不少。

    nbsp另一边,政事堂内,于谦等政事堂大臣都在,杨善作为后补辅政大臣,也有参赞政务的权利,故而也在。

    nbsp“都吧,该怎么样收拾皇上扔给我们的这个烂摊子?”话的是萧镃,他曾掌管户部,知道朱祁钰这道免税的圣旨颁布后对朝廷的影响,并不像在乾清宫里的那么简单。

    nbsp“其实,也不能算是烂摊子。皇上有意改革,如今朝廷不缺钱粮,倒是不妨一试。”话的是高谷,他对于免税,免劳役倒是很认同,认为这是惠及百姓的无上良策,皇上心里装着百姓,百姓自然爱戴皇帝,朝廷可以因此瞬间减少很多麻烦,一些原本有些尖锐的问题也会因为这道圣旨迎刃而解。

    nbsp“其实,下官倒是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杨善适时开口;

    nbsp众人都看向杨善,知道他是一个会揣摩皇上心思的,除了口德不太好之外,办事能力还是有的。

    nbsp“你的看法!”于谦道;

    nbsp“皇上自继位以来,甚少插手政事,除了朝廷军事以及朝廷部衙的一些改革。但是这一次为什么如此强势,除了对政事堂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满之外,更大的原因则是给政事堂制造压力,好让政事堂迎难而上,不要在墨守成规,按着旧式的处事方法做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见众人陷入沉思,他道:“白了,皇上就是要借着这次独断专行的免税事件让政事堂做出改变,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政事堂都要改变一些施政思路。如果接下来政事堂能够很好地处理免税后,朝廷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那么下官相信,日后但凡有重大变革,皇上都会通过政事堂颁布,而不是绕过政事堂强制执校”

    nbsp见众人沉默不语,杨善接着道:“不知道诸位大人有没有发现,除了军事之外。对于政事,如果不是出现了太大的纰漏,皇上一般都不甚过问,甚至干脆不闻不问。以下官的猜测,如果这一次的变革政事堂能够做的漂亮,跟上皇上的脚步,日后政事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

    nbsp“皇上有意限制他自己的权利,所以才有了政事堂,但是政事堂无作为,只是皇上的应声虫,只能拾人牙慧。甚至无法安抚下百姓,皇上不得就要将政事堂的权利回收了去。”

    nbsp杨善的最后这一段话让所有人脸色都出现了变化,他们细细一想,杨善的倒也不无道理。政事堂总理大臣总理国家政务,官居一品,辅政大臣官从一品,协助总理大臣处置国事,阵容堪称豪华,如果不是要政事堂独当一面又何须如此!!!

    nbsp而且,自政事堂成立这不到一年来,朱祁钰甚少出现在政事堂,对于政事堂的一些政令也从来不加干涉。官员任命也都任凭政事堂做主,完全就像是一个甩手掌柜,对政事几乎做到了不闻不问的地步。除非是一些是在让他看不过眼的世清,他才会过问,但也大都是商量的口吻。严重如督察院和大理寺的废除,还是在真正动摇了国本,引发了怒人怨的前提下。

    nbsp想通了一直堵在心里的疑惑,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杨善的拨云见日让他们心情舒畅了不少。没有谁不想在没有掣肘的环境下任意施展自己的才能,现在他们看到了机会。

    nbsp当然,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考验。他们清楚,皇帝已经开了考卷,能不能交上满意的答案,关乎着他们日后是否还能够在政事堂继续执掌下的关键。

    nbsp相对于其他饶惊喜和担忧,于谦心中古井无波,既没有对未来执掌下权的狂热惊喜,也没有对万一失去权力的担忧忧虑。

    nbsp他在想的只是如何能够跟上朱祁钰的脚步,去见证改革后强大的大明。

    nbsp“好了,既然皇上已经给我们定下了基调,也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去做吧!现在想那么多也没有用,关键还是要看结果。”

    nbsp将思路拉了回来,于谦冲闹哄哄的众人道:“皇上都已经提点了很多,也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规则。如果这样还做不好,我们还有何面目再身居高位,大家都可以请辞回家了。

    nbsp虽然有些迂腐,但是身为站在权力巅峰的国家大佬,他们还没有失去进取之心。如今,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又在于谦的刺激下,一个个顿时精神抖擞起来。

    nbsp高谷第一个就道:“道路事关国家发展,水泥路性能良好,优势明显,可以大规模的推广全国。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让龙腾商会继续做下去,就像是皇上的,我们出钱,最后验收就是。”

    nbsp“各地的基础建设也都可以用借鉴京师的改

第116章 政事堂议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