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局势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帝历4148年,大明建新元年九月十日,军委会发布军令,公布下,土鲁番无故侵犯大明边镇哈密卫,连同关西其他六位对哈密卫以及在建的边市袭扰,皇上严令,军委会派遣五万大军奔袭哈密卫一举歼灭了侵犯大明的土鲁番。
nbsp同时,关西七卫因违反大明律法,对大明本土用兵,罪同谋反,一并取缔,着镇国军剿灭镇压。
nbsp此时,距离土鲁番被灭已经过去数十了,关西七卫也已经有两个卫所被龙骑禁军剿灭。
nbsp搁在以往,这种对外用兵的事情,一般都是由圣旨发布公告,公视全国。这一次的公布下并不是圣旨,而是以军委会的军令形势发布,强调了军委会的存在。
nbsp这是朱祁钰最近提出来的,如今军政分离,自然不能都已圣旨公布下。为了区分,军,政,以及皇帝的命令,军务以军令为主,政务以政令为主,皇上的旨意则是以和以往一样,以圣旨的形势公布下。这也是为凸显皇帝的权利和地位。
nbsp军委会的军令一出,下震动,大明本土的百姓自然是万分高胸,他们可不在乎和谁打仗,因为什么打仗。他们关心的永远只有一点,那就是打仗了,朝廷是胜还是败。
nbsp胜了,自然一切都好。败了,可就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可就不太好过了。
nbsp大明上下自然是十分高兴,但是周边的一些国家和部落,以及大明边境的一些内迁部落氏族可就高兴不起来了。关西七卫作为内迁依附大明的蒙古部族如今竟然被下令歼灭取缔,他们都开始担心,这是否也意味着这种事情也会突然降临在他们头上。
nbsp一时间,大明边境风云激荡,边关各地的关系邹然紧张起来。
nbsp对此,大明朝廷不为所动,任凭发展。
nbsp一个月后的十月十日,西北传来消息,盘踞关西数十载的蒙古部族关西七卫全部覆灭,朝廷派遣的六万大军也已全部奔赴西北接防关西七卫的防区。
nbsp消息一经传出,边境震动,一些原本不安分的种族部落瞬间息声。即便是有些羁縻卫所心惊胆战,这个时候也不敢有丝毫的其他举措。
nbsp不然,以大明朝廷如今的强势,谁也不能保证,朝廷下一个不拿你开刀。
nbsp所以,虽然因为关西七卫的事情让大明边境各族,各羁縻卫所生了间隙,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有丝毫的其他心思和动作。不然,朝廷雷霆手段一出,下一个关西七卫就是很好的榜样。
nbsp在关西七卫被全部取缔的同一,军委会再次公布军令于下,河西凉州卫,甘州五卫,肃州卫,威虏卫,威远卫,安西卫,柳沟卫,靖逆卫以及西宁卫等十五个边境卫所全部取缔,由镇国军移镇镇守,所有卫所官兵就地卸甲,入京师北大营选拔集训,决定去留。
nbsp明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761395年)先后在河西设凉州卫、甘州五卫(前、后、左、右、中)、肃州卫、威虏卫、威远卫、安西卫、沙州卫、柳沟卫、靖逆卫和赤金所。其中威远卫辖区就是今金塔县境内的黑河灌区。
nbsp明洪武六年(1373)正月,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十九年筑卫城。清初因之未改。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和硕特部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改西宁卫为西宁府,属甘肃省。
nbsp据了解,西宁虽然历史悠久,但从公元758年到公元1227年,西宁为吐蕃、唃嘶啰、西夏、金所争夺,权力更迭像走马灯般,统治者无暇修筑城垣。元朝时,西宁相对稳定,西宁也没有筑城的内外部因素。
nbsp至1370年,明中央政权进入青海,西宁周边地区并不太平,为保障河湟及青海牧区的安定,明洪武六年(1373)正月,明朝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洪武十九年(1386年),长兴候耿秉文率领军士割原西宁州城之半筑城,城呈方形,城墙高为五丈(16米),厚亦五丈(16米),城四面各开东、南、西、北四个门,并建四门楼。四门楼高耸绘彩,檐下悬挂匾额,蔚为壮观。其中,北门原址在今北大街最北端,因当时北门与湟水河相望,北门坡下又有北门泉,又俗称“水门”,故城楼匾题“拱辰”。
nbsp如今,这些原本起到稳固国门作用的卫所已经变质,随着全国卫所的改制,他们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取缔也在早晚之郑
nbsp第二,也就是十月十一日,军委会再次下令,取缔宁夏卫,由镇国军负责镇守边境安危。
nbsp又是一个边境重镇被取缔。一时间,下震动,议论纷纷。
nbsp宁夏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置,洪武二十八年废,永乐元年(1403年)重新设置。据《明史·地理志》,宁夏卫治宁夏城内,同城尚有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
nbsp另有宁夏后卫治花马池。
nbsp宁夏卫:元宁夏府路,属甘肃行省。洪武三年为府,五年,府废。二十六年七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罢。永乐元年正月复置。洪武二十六年,庆王府自庆阳府迁此。西有贺兰山。又西南有峡口山,黄河流其中,一名青铜峡。黄河出峡东流,亦曰三岔河。又东有黑水河,南有清水河,即葫芦河下流也,俱注于黄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接连几,军委会军令不断。
nbsp西北地区,特别是靠近瓦剌,鞑靼的边境卫所,羁縻卫所几乎全部都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批镇国军。
nbsp按照原本的计划,第二批镇国军早就该移镇地方了,因为东北兀良哈的问题以及国内的一些情况和政高官等人员的大量缺失,才让镇国军不得不延迟移镇时间。
nbsp不过,随着皇室宗亲的去爵入军,让军中行政监察人员得到大量补充。加上龙骑禁军西北之行,战果丰硕,战斗力震骇四方,所向披靡。军委会就趁此机会将靠近西北的边境卫所和一些羁縻卫所强制性的全部置换。
nbsp这样一来不但给军委会移镇镇国军,取缔边境卫所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同时还能有效震慑那些不安分子,一举数得。
nbsp十月十五日,一直忙于农忙和科举的政事堂终于腾出手来,于十五日也发布了一条政令,引起了下的震动:“恢复太祖时取缔的甘肃行省,改为甘肃府,省府位于西宁府。其下辖之地以陕西府,四川府和甘朵都指挥使司为邻,囊括原宁夏卫所,东北方向抵达边境,以原甘肃五卫为止。甘肃府暂时实行军管,朝廷暂不派遣官员进驻。“
nbsp此令一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nbsp以往,西北虽然是大明的领土,但是实际上却是各个依附的蒙古部族的领地,他们在这里俨然就是一个个土皇帝,对于朝廷的各种政令有好处就听,没好处就不停。还时不时的袭扰掠夺大明内地,虽然算不上是大患,也是芥蒂之癣,让人牙咬切齿但却无可奈何。
nbsp如今,随着大明整治边境问题的深化,边境依附部落和羁縻卫所被取缔,特别是关西七卫被连根拔起。大量装备精良,战斗力精湛的镇国军移镇到这里,让这里一下子解决了以往看似棘手的难题,大明朝廷在转瞬间将这里彻底的收归朝廷。之前的地方部族首领自治,军政大权独揽的局面不复存在。
nbsp就在众人还没有在上一道政令中缓过神来,政事堂的第二道政令再次引发轰动。
nbsp这一道政令是关于西北的,以哈密卫为主的关西七卫以及土鲁番纷纷覆灭,大明朝廷的触手得以延伸到这里。加上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朝廷自然不会等闲视之。
nbsp于是,政事堂在征得朱祁钰的同意后,再次决定,以原关西七卫以及土鲁番地区成立新的行省。大明皇帝朱祁钰允许,并亲自赐名新疆府,省府就在哈密。
nbsp同样,新成立的新疆府暂时朝廷不派遣官员进驻,而是以军管的形势暂时实行军管。
nbsp这样做的目的为的自然是日后总督制实施后,新疆和甘肃也都以总督制管辖。
nbsp朝廷虽然将这里收了回去,但是朱祁钰并不认为朝廷派遣官员管辖是和这里的发展。所以,经过朱祁钰的解释,于谦等一干政事堂大臣也都纷纷接纳了他的意见,暂时实行
第147章 局势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