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远路,下西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紫禁城》纪录片第三集《远路》主要讲述了明王朝通过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带来的繁荣景象,依托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讲述大明的外交之路。

    nbsp在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陈列着明清两代皇室的各式家具。这些家具映射着明王朝通过对外贸易带来了远方丰富的物产,并接受各国朝贡的繁荣景象,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nbsp明代自开国皇帝开始,就十分注重海外贸易,建立与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朱棣通过武力成为大明新的统治者,因为自己并非皇位正统继承人,使得他越发强烈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并希望向世界宣示自己作为新一代君王的威严和地位。所以朱棣继位之后,开始重新建立外交政策。

    nbsp公元1421年3月,各国使臣带着大明皇帝朱棣赏赐的历法、丝缎织品精美瓷器和华国货币离开京都,准备回国。朱棣的亲信,三宝太监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亲自护送使臣们离开,他希望郑和能够代表自己,做好大明和世界的纽带,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一起共享太平盛世。

    nbsp公元1405年到1433年,朱棣派遣亲信郑和率领舰队七下西洋,搭乘240艘舰船,船员及官兵余人,历时28年,远航两大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远至爪哇、阿三国、霍尔木兹海峡、东非、红海。这是古代华国最大规模的远洋活动,也是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前规模最大的航海行动。现藏于紫禁城武备库内的《武备志》中,藏有郑和下西洋的完整路线图,它清晰地显示着,当时郑和的船队,突破了当时中国人地理认知的边界,到达了未知的远方,充分说明当时华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nbsp郑和的船队不仅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华国的丝绸、瓷器,还有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和华国的医学知识。在世界大航海的序幕拉开前,居于亚洲大陆的紫禁城,已经通过郑和及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臣,隐约勾勒出了世界的模样,见证了一段明代海上传奇。

    nbsp郑和对海洋的征途,打开了明王朝对世界的探索。一生漂泊的郑和,在经历过七次下西洋的航海经历过后,随着朱棣时代的结束,郑和的海上传奇也逐渐落下了桅杆。但对于郑和乃至整个明朝而言,这七次的启程,都是历史中重要的出发。无论抵达远方所遇见的是诗与远方,还是最终郑和身死异乡,“出发”的精神,已永远铭刻在过往中。

    nbsp此时已是夜晚8点多,宫书坐在办公室里已经完完整整的连续观看了3遍《远路》,在结合着文献资料和纪录片资料,深入的了解完这一集。

    nbsp此时,关闭了播放器,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拿着笔杆子认真的思索着。

    nbsp通过纪录片和资料的了解,宫书已经梳理清楚了这一集的主题音乐应该以哪种角度进行诠释了。

    nbsp而通过这些,宫书确定了应该以奔腾不息的探索精神和傲视大海的勇气来诠释《远路》。

    nbsp刚放下笔的手再次拿了起来,在后面增加了一条‘少年之气。

    nbsp为什么要加这一条?

第185章 远路,下西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