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集:新挑战:人才培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有人小声嘀咕:“培训哪那么容易?谁来教?怎么安排时间?”
nbsp“这些问题,我会一个个解决。”刘好仃笑了笑,“但前提是,我们都得承认——现在确实有问题,而且不能再拖了。”
nbsp会议室内一片沉默。
nbsp这时,一个年轻主管举手:“如果能有一套系统的课程就好了,至少让大家知道从哪里开始学。”
nbsp“这个建议很好。”刘好仃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我们可以先从技术岗开始,梳理出核心技能清单,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岗位。”
nbsp接下来的几天,刘好仃带着几个骨干成员,开始着手制定初步的人才培养方向。
nbsp他们在会议室墙上贴了三块白板,分别标注为“操作类”、“管理类”、“技术类”。
nbsp“操作类岗位,主要是熟练度和标准化操作。”刘好仃边写边讲解,“比如切割、打磨、装配这些工序,必须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标准流程。”
nbsp“管理类呢?”有人问。
nbsp“管理类更侧重沟通协调、团队带教、目标执行。”他顿了顿,“尤其是基层管理者,他们才是连接一线和管理层的关键。”
nbsp最后是技术类,这块内容最多,也是最难梳理的。
nbsp“这里包括设备维护、参数调试、工艺优化……”刘好仃一边写,一边思考,“还有未来可能要用到的新技术,比如AI辅助设计基础。”
nbsp他刚写下这几个字,旁边的年轻技术员忍不住问:“刘工,咱们真要学这个?”
nbsp“为什么不?”刘好仃笑着反问,“科技发展这么快,咱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手工计算的时代。学会了,将来还能用AI帮我们优化玻璃结构、预测材料损耗,省事又高效。”
nbsp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笑。
nbsp“不过这事急不得。”刘好仃收起笔,“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摸清大家的基础,再一步步来。”
nbsp那天晚上,刘好仃回到家,坐在阳台上喝茶。深圳的夜风有点凉,但他心里却是热的。
nbsp他想起白天那个反复被退回的工艺调整单,签着“李明”的名字。小伙子眼神里的那种无助和渴望,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第一次接触数控机床的模样。
nbsp那时候没人教他,全靠自己摸索,摔过几次跟头,也吃过不少亏。
nbsp“要是当年有人能拉我一把,也许我能更快上手。”他喃喃自语。
nbsp现在,他想成为那个人。
nbsp他拿起手机,给王莉发了条信息:
nbsp“明天早会,我想谈谈‘透明的温度展区背后的那些故事。”
nbsp发送成功后,他放下手机,望着远处闪烁的城市灯火,嘴角微微上扬。
nbsp玻璃之所以能透光,是因为它纯净;而人才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他们被看见、被引导、被培养。
nbsp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总有一天,这些人也能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
喜欢。
第191集:新挑战:人才培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