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2集:文化融合营销深入开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玻璃传送带还在缓缓运行,像一条被阳光晒暖的河。刘好仃站在控制台前,没看数据,也没碰键盘,只是把手机从口袋里掏出来,又看了一眼那张“火记得路”的照片。虹彩边缘在屏幕里微微发亮,像是炉火临走前悄悄留下的签名。

    nbsp他没说话,转身走向会议室,手里捏着三张打印出来的艺术家联系方式——德国的数据雕塑师、巴西的街头影像人、京都的墨迹书法家。纸角被他无意识地折了又折,像小时候叠纸船。

    nbsp“咱们的火,不能只自己认得。”他在白板上写下“火与光的对话”六个字,笔画刚劲,末尾一点重重落下,“得让人家也看出点门道来。”

    nbsp阿芳抬头:“可德国人看火,是温控曲线;巴西人看火,是狂欢节的火炬;日本人……可能觉得是茶室外一盏熄了一半的灯。”

    nbsp“不一样才对。”刘好仃点头,“同一团火,照出三张脸,才是真看见了。”

    nbsp小林举手:“那咱们是不是得先解释一遍‘我们烧玻璃?”

    nbsp“不。”刘好仃摇头,“不是解释,是请他们一起烧。”

    nbsp他拉开投影,放出那段炉火原始音轨的波形图——17秒,心跳般的起伏,安静却有力。“就用这个当底子,谁都不能改。德国人可以画数据年轮,巴西人加鼓点,日本人写‘炎字,但火声得是咱车间里的那一声‘叮。”

    nbsp阿芳眼睛一亮:“像一首交响乐,同一个节拍,三种乐器。”

    nbsp“对。”刘好仃笑了,“咱们不搞独奏,搞合奏。”

    nbsp会议散了,三人各自领了任务。刘好仃没走,留在会议室,把老张巡检笔记翻到一页写着“火稳,人不慌”的地方,轻轻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小火苗。他知道,这回不是调炉温,是调人心。

    nbsp两天后,深圳车间一角被临时改造成“跨国共创站”。三块大屏并排挂着,左边是德国工作室的精密建模界面,中间是巴西艺术家在贫民区玻璃作坊拍摄的素材,右边是京都书法家铺开的宣纸。刘好仃让人把炉火音轨设为背景循环,每17秒一个循环,像心跳,也像节拍器。

    nbsp“咱们叫它‘火序。”他对着视频镜头说,“每17秒,轮一个国家加料。德国先来,巴西接情绪,日本收尾。火声不能断,节奏不能乱。”

    nbsp德国团队第一个响应,上传了一段用真实温控数据生成的3D光流图——每一帧都对应某片出口玻璃的烧制记录,线条冷峻而精确。刘好仃看着那组跳动的数字,忽然说:“把‘17次校准标出来,用红点,像心跳。”

    nbsp巴西艺术家第二天深夜上线,发来一段剪辑:火焰跳动的节奏被重新剪辑,恰好踩上桑巴的鼓点。最妙的是,他在音轨末尾加了一段孩子的笑声,清亮,突兀,却又莫名和谐。

    nbsp“这是谁?”小林问。

    nbsp“里约玻璃工坊的孩子们。”艺术家笑着说,“他们说,火会唱歌,我们也想唱一句。”

    nbsp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那段笑声单独提取出来,放在音轨第16.8秒的位置——差正好压在“叮”的前一刻,像一声轻叹。

    nbsp日本书法家迟迟没动静。直到第三天早上,他发来一张照片:宣纸上一个“炎”字,墨色浓淡有致,最后一笔拉得极长,像火舌舔过夜空。底下附言:“火不喧哗,光自远。”

    nbsp阿芳盯着那字看了很久,忽然说:“这字,像不像老张关炉门时的背影?”

    nbsp刘好仃点头:“像。静,但有劲。”

    nbsp可问题还是来了。

&nb

第682集:文化融合营销深入开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