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4集:海外培训计划实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最后一轮面试结束,名单定了:八个人,四个技术,两个研发,一个质检,一个工艺。平均年龄三十四,最老的四十八,最年轻的二十六。

    nbsp刘好仃把名单贴在公告栏时,有人路过,念出声:“这阵容,像不像一支去踢世界杯的队?”

    nbsp他回头一笑:“比世界杯重要。这是去点亮世界的预选赛。”

    nbsp出发那天,天气晴得发脆。

    nbsp八个人穿着新发的工装,站在厂门口合影。刘好仃特意让他们每人手里拿一块小样玻璃,对着太阳举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拍清楚点,”他对摄影师说,“要让人看出,这光是从咱们厂出去的。”

    nbsp临上车前,小张跑回来,塞给他一张纸条:“这是我妈写的,说让我每天发个照片,证明没冻着。”

    nbsp刘好仃接过,展开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儿子,多吃菜,别光顾着学。”

    nbsp他眼眶一热,把纸条折好,塞进自己上衣口袋:“我替你收着。等你回来,我当面还你。”

    nbsp车子启动,缓缓驶出厂门。刘好仃站在原地,直到尾灯消失在路口。

    nbsp他转身回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日历,在接下来的每个月都标上一个星星。

    nbsp“一个月一次‘光的故事会海外特辑,”他自言自语,“小张讲德国机器的‘呼吸声,小陈讲荷兰实验室的‘脑光互动……”

    nbsp他忽然停住,抬头看向墙上的世界地图。指尖顺着航线,从深圳,划到法兰克福,再到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

    nbsp最后,停在了冰岛。

    nbsp“明年,”他轻声说,“咱们的培训点,得加一个。”

    nbsp德国基地的第一周,不顺利。

    nbsp语言不通,饮食不惯,时差没倒过来。小张第一天进车间,看不懂操作屏上的德文,站了半小时不敢碰机器。小陈在实验室被要求用英语汇报设计思路,说到一半卡住,脸涨得通红。

    nbsp基地负责人老施耐德皱眉:“这样下去,三个月也学不完基础流程。”

    nbsp刘好仃接到视频电话时,正啃着饭盒里的炒米粉。他听完,没急着回,而是问:“他们每天几点起床?”

    nbsp“七点。”

    nbsp“几点睡?”

    nbsp“十一点左右。”

    nbsp“行,”他放下筷子,“明天开始,让他们七点半集合,做十分钟广播体操。”

    nbsp“广播体操?”

    nbsp“对。然后每人发一杯热豆浆,必须喝完。再安排个本地员工,陪他们吃午饭,只准聊天气、宠物、周末去哪儿玩——不准谈工作。”

    nbsp老施耐德愣了:“这有用?”

    nbsp“有用。”刘好仃笑,“人一放松,脑子才肯动。咱们的玻璃要透光,人也一样——得先把心里的雾擦干净。”

    nbsp三天后,小张敢动手了。他发现德国机器的“喘气声”其实和厂里的很像,只是节奏快一点。他录下来,发回国内,附言:“刘工,这声音,像不像咱们那台老2号机喝了红牛?”

    nbsp刘好仃转发到全员群,配文:“跨国诊断,首例成功。”

    nbsp小陈也开了窍。她在实验室交了个朋友,是丹麦来的实习生,两人用英语夹杂手势聊了一周,最后合写了一份“情绪响应玻璃”的可行性报告。

    nbsp基地反馈:“他们开始笑了。”

    nbsp刘好仃看着邮件,把那张小张妈妈写的纸条又掏出来,轻轻抚平。

    nbsp一个月后,第一批培训总结会在线上召开。

    nbsp八个人轮番发言,讲技术,讲见闻,讲一顿德国香肠引发的文化讨论。最后,小陈说:“我有个想法——能不能把海外培训的日常拍成短视频?比如‘今天我修了一台会唱歌的机器。”

    nbsp刘好仃眼睛一亮:“好主意。名字就叫《玻璃出差记》。”

    nbsp会议结束,他打开备忘录,新建一条:

    nbsp“通知培训部,下季度‘光的故事会主题更新:《当中国玻璃遇见北海风》。”

    nbsp他敲完,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把厂区的玻璃幕墙染成一片暖金,像无数块正在呼吸的光。

    nbsp他站起身,走到柜子前,从最底层拿出一双擦得发亮的皮鞋。

    nbsp鞋后跟的磨损还在,但这一次,他没去摸创可贴。

    nbsp他只是把鞋轻轻放进旅行箱,拉上拉链。

    喜欢。

第724集:海外培训计划实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