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8集:客户社区建立实施[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用户增长缓慢。小王愁得保温杯都不喝了,整天盯着后台数据:“日活才三十多个,还不如咱们公司人数多。”

    nbsp刘好仃却不急。他让小陈在每一批发货的包装盒里夹了张卡片——半透明磨砂纸,印着社区二维码,背面写着:“扫码进群,你的玻璃故事,值得被看见。”

    nbsp同时,他们在官网首页挂了横幅,标题是:“你用玻璃造梦,我们用平台记录。”

    nbsp变化悄然发生。某天早上,刘好仃打开后台,发现一夜之间新增了六十七个用户。点开一看,原来是德国那位要求碳足迹报告的客户,在社区发了篇长文:“为什么我坚持追踪运输中的能耗?”底下热评第一:“原来不是你们太较真,是我们太麻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更意外的是,巴西客户上传了一段视频:工人在厂房里用“诗光玻璃”拼出一首诗,灯光亮起时,葡萄牙语在墙上缓缓流淌。他配文:“刘先生,你们愿意试试吗?”

    nbsp刘好仃立刻让小林联系技术组,评估嵌入LED的可行性。与此同时,社区里开始有人自发组织话题。荷兰客户发起投票:“你希望玻璃包装里附赠什么?”选项有花种、明信片、小工具,甚至有人写“一只会爬的机械蜘蛛”。

    nbsp小陈乐得直拍桌子:“这哪是客户社区,这是创意孵化器!”

    nbsp可热闹背后,也有冷清角落。技术角的帖子不少,但评论寥寥。刘好仃发现,很多客户点进来,看看就走,像逛完超市没买东西。

    nbsp“得搞点互动。”他说。第二天,社区上线“每周一问”:比如“你见过最奇怪的玻璃用途是什么?”“如果玻璃会说话,它第一句会说什么?”

    nbsp问题一出,画风突变。有人晒出用废玻璃做的风铃,有人上传自家猫对着玻璃反光打架的视频,最绝的是一个南非客户,说他们用玻璃碎片铺路,“晚上月光照着,整条街像银河落了地”。

    nbsp刘好仃把这条转发到公司群:“看,咱们卖的不是建材,是星辰。”

    nbsp社区渐渐活了。客户开始互相回复,甚至跨国家协作。意大利设计师在“灵感集市”发了个教堂彩窗方案,立刻有加拿大客户留言:“我这有家老教堂要翻修,能试试这个吗?”两人私聊三天,最后成了项目搭档。

    nbsp刘好仃让小王统计客户复购率。数据出来那天,办公室炸了锅——三个月内,参与社区互动的客户复购率提升了41%。有个德国客户连下五单,备注写着:“不为玻璃,为你们这个‘说话的地方。”

    nbsp他站在窗前,看着厂区装卸平台。一辆货车正装货,车顶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青光。手机又震了一下。

    nbsp是小林发来的:“技术组说,LED嵌入方案可行,但成本高,建议先做限量款。”

    nbsp他刚要回,小陈冲进来,手里举着平板:“刘工!社区刚冒出来个新帖——一个法国建筑师说,他想用我们的玻璃做‘会呼吸的墙,白天透光,晚上自动调节透光度。他还画了草图!”

    nbsp刘好仃接过平板,屏幕上是一面波浪形墙体,节点处标注着传感器位置和调光逻辑。他看得入神,手指不自觉在桌面上划着电路图。

    nbsp小陈又说:“他已经拉了个讨论串,现在有八个客户在跟帖,三个说想试点。”

    nbsp刘好仃点点头,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客户创意库”。他把草图拖进去,又在旁边建了个子文件夹,起名“待评估项目”。

    nbsp然后他点开社区后台,在“灵感集市”顶部加了个新标签,红底白字:“本周热门创意”。

    nbsp他正要保存设置,手机屏幕再次亮起。

    nbsp小林的消息:“刘工,技术组问,‘会呼吸的墙要不要列入Q3研发议程?”

    nbsp刘好仃的手指悬在键盘上,窗外,一辆满载玻璃的货车缓缓驶出厂门,后视镜上挂着一张小小的蓝雪花明信片,在风里轻轻晃动。

    喜欢。

第748集:客户社区建立实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