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玄桢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3章 淮水停鞍非惧战,勤王兵起向幽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大吴南都备御志?德佑纪》载:“南都(南京)为留都,设六部九卿,掌东南军政,遇北都(京师)危殆,例遣勤王兵。德佑中,北都告急,南京兵部侍郎赵楷奉旨督江南卫所兵三万,携粮秣北上,拟渡淮援京师。兵至淮河渡口,闻北都已破、帝被俘,楷召众议,或主战、或主守、或暗通内奸阻兵,终因粮饷滞、敌情不明,顿兵淮河三日,为后续收复京师留蓄力之机。”nbsp今唯述兵至淮河半日始末,不涉前因后果,以细节显勤王之艰、博弈之险、人心之暗,为后续北援留径。

    nbsp淮水浊浪拍营寒,勤王兵至却停鞍。

    nbsp北都已陷烽烟断,一寸丹心一寸难。

    nbsp淮水停鞍非惧战,勤王兵起向幽燕。

    nbsp民心未散忠魂在,定复京师奏凯还。

    nbsp淮河渡口的寒风裹着水汽,刮在勤王兵的甲胄上,发出nbsp“呜呜”nbsp的声响。三万士兵列成松散的阵形,甲胄多有破损nbsp——nbsp有的是从江南卫所调来时便带着的旧伤,有的是北上途中遇流寇厮杀所致。南京兵部侍郎赵楷立马在渡口高坡上,手中握着一卷舆图,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舆图上,从南京至京师的路线用朱砂标注得清晰,淮河渡口正是北上的关键节点,过了淮河,便是直隶地界,再行三日便可抵京师。

    nbsp“赵侍郎,”nbsp南京户部侍郎钱明策马赶来,身后跟着几名户部吏员,手中捧着粮秣账簿,“粮饷只够支撑五日了,江南卫所的后续补给还在路上,怕是要迟两日才能到。依下官之见,不如在渡口扎营,等粮饷到了再渡淮?”nbsp赵楷皱眉nbsp——nbsp他奉旨出兵时,南京户部尚书曾承诺粮饷随队供应,如今钱明却突然说粮不足,显然是有意拖延。“钱侍郎,”nbsp赵楷的声音冷了几分,“出兵前户部立过文书,粮饷一日一补,为何会迟两日?”nbsp钱明避开他的目光,含糊道:“江南涝灾,粮船难行,也是没法子的事。”

    nbsp赵楷心中起疑,却未点破nbsp——nbsp钱明与京师吏部尚书李嵩是同年进士,私交甚密,此次拖延粮饷,怕是与李嵩有关。他转头对身边的玄夜卫南司指挥使吴炳道:“吴指挥使,派三队探兵,速往直隶方向探查,确认京师近况与瓦剌动向,两时辰内回报。”nbsp吴炳躬身应道:“属下遵令!”nbsp立刻召来玄夜卫探兵,低声叮嘱:“务必查探清楚,若遇瓦剌细作,先擒后审,不许走漏消息。”nbsp探兵们领命,策马消失在淮河对岸的暮色中。

    nbsp士兵们开始在渡口扎营,甲胄碰撞声、帐篷搭建声、士兵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一名江南卫所的百户走到赵楷面前,躬身道:“侍郎大人,弟兄们从南京出发已有十日,甲胄破了没的补,粮食也只够喝粥,再拖延下去,怕是士气要散了。”nbsp赵楷看着百户冻得发紫的脸,心中愧疚:“再等等,探兵回来便有消息,若京师危急,便是饿着肚子,也要渡淮北上。”nbsp百户点头,转身回到队伍中,高声喊道:“弟兄们加把劲!早到京师,早救陛下!”nbsp士兵们的呼喊声短暂响起,却很快被寒风吞没。

    nbsp钱明站在远处,看着赵楷与士兵们的互动,悄悄对身边的南京理刑院佥事孙弘使了个眼色。孙弘会意,走到几名士兵身边,压低声音道:“听说京师的瓦剌兵有十万之多,谢太保都战死了,咱们这三万兵过去,怕是不够塞牙缝的。钱侍郎说粮不足,也是为了咱们好,别白白送死。”nbsp士兵们闻言,脸色顿时变了,议论声渐渐响起,原本高涨的士气瞬间低落下来。

    nbsp一个时辰后,第一队探兵策马赶回,探兵队长翻身下马,甲胄上沾着血迹,声音嘶哑:“侍郎大人!京师……nbsp京师已破!瓦剌兵三日前从安定门入城,太庙被焚,谢太保战死,陛下被俘!”nbsp这句话如惊雷炸响,营中瞬间死寂,紧接着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抽气声。一名年轻士兵踉跄着后退,手中的长枪掉在地上:“京师破了?陛下被俘了?那我们……nbsp我们还去做什么?”

    nbsp赵楷的心脏像是被重锤击中,他扶住身边的马鬃,才勉强站稳,声音颤抖:“你说什么?再仔细说一遍!谢太保怎么死的?陛下被押往哪里了?”nbsp探兵队长低下头,泪水滑落:“我们在直隶地界遇到逃出来的京师百姓,他们说……nbsp谢太保守安定门时,被瓦剌兵乱箭射死,尸体被焚后弃在乱葬岗;陛下被俘后,被押往瓦剌漠北大营;还有……nbsp还有吏部尚书李嵩、诏狱署提督徐靖,已经投降瓦剌,在京师帮瓦剌兵管理百姓。”

    nbsp孙弘立刻上前,高声道:“诸位听见了吧?谢太保战死,陛下被俘,李尚书都投降了,咱们这三万兵过去,不是送死是什么?依下官之见,不如退回南京,守住东南,再另立宗室监国,这才是万全之策!”nbsp几名与钱明交好的江南卫所千户立刻附和:“孙佥事说得是!京师已破,回天乏术,别让弟兄们白白送死!”nbsp营中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主战与主退的士兵吵了起来,有的甚至拔出了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吴炳见状,厉声喝道:“都住手!不过一队探兵的消息,真假尚未可知,你们便要退兵?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吗?对得起京师的百姓吗?”nbsp他走到赵楷面前,躬身道:“侍郎大人,属下怀疑这队探兵的消息有假nbsp——nbsp瓦剌兵力虽强,却未必能三日内破京师,且谢太保治军严谨,安定门防务坚固,怎会轻易战死?属下请求再派探兵核实,同时审讯这队探兵,看是否有内奸作祟。”

    nbsp钱明立刻反对:“吴指挥使这是疑神疑鬼!探兵冒着生命危险带回消息,你却要审讯他?传出去,谁还敢为咱们探消息?再说,粮饷不足,就算要进兵,也没粮食支撑,总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吧?”nbsp赵楷看着眼前的混乱,心中清明了几分nbsp——nbsp钱明与孙弘一唱一和,显然是早有预谋,想借nbsp“京师已破”nbsp的消息逼他退兵,而这队探兵的消息,怕是也被他们动了手脚。“都安静!”nbsp赵楷提高声音,“吴指挥使,你立刻带玄夜卫去审讯探兵,核实消息;钱侍郎,你立刻催调粮饷,两时辰内必须有答复;孙佥事,你负责维持营中秩序,再敢散布退兵言论,以军法论处!”

    nbsp玄夜卫的帐篷内,吴炳坐在案前,面前跪着那名探兵队长。探兵队长的双手被绑在身后,脸色苍白,却仍嘴硬:“我说的都是实话,你们别冤枉我!”nbsp吴炳拿起探兵队长带回的nbsp“证据”——nbsp一块染血的龙袍碎片,仔细查看后,冷声道:“这块龙袍碎片是江南织染局造的,不是京师内织染局的样式,你从哪里得来的?还有,你说谢太保战死在安定门,可安定门的守军多是宣府卫士兵,你却能准确说出江南卫所士兵的伤亡数,这不是破绽吗?”

    nbsp探兵队长的额头渗出冷汗,眼神躲闪:“我……nbsp我是从百姓手里买的龙袍碎片,伤亡数是听百姓说的,可能记错了。”nbsp吴炳一拍案几,厉声喝道:“还敢狡辩!玄夜卫南司早已查到,你与南京理刑院的孙弘是同乡,上个月还从孙弘那里拿了五十两银子!说,是不是孙弘让你伪造消息,逼赵侍郎退兵?”nbsp探兵队长浑身一颤,再也撑不住,哭道:“是!是孙佥事让我做的!他说只要我带回京师已破的假消息,就给我银子,让我退役回家。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求大人饶命!”

    nbsp与此同时,赵楷的帐篷内,钱明正站在案前,支支吾吾地说:“粮饷……nbsp粮饷还在路上,江南卫所的粮船遇到了瓦剌细作,被烧了几艘,怕是还要三日才能到。”nbsp赵楷盯着他的眼睛:“钱侍郎,你说实话,粮船是不是根本没动?你与李嵩、孙弘勾结,想拖延勤王兵,让瓦剌在京师站稳脚跟,是不是?”nbsp钱明脸色骤变,却仍强辩:“侍郎大人怎会这么想?下官对大吴忠心耿耿,怎会勾结李嵩?”

    nbsp帐篷门忽然被推开,吴炳带着探兵队长走进来,探兵队长跪在地上,对赵楷道:“侍郎大人,臣有罪!是孙弘让臣伪造京师已破的消息,还说钱侍郎会配合拖延粮饷,让您退兵回南京。孙弘还说,只要退兵,李嵩大人在京师会保我们的家人安全。”nbsp钱明见状,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是!是李嵩给我写信,让我拖延粮饷,配合孙弘逼您退兵,他说若京师守住,谢太保会清算我们这些与他不和的人;若京师破了,瓦剌会重用我们。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求侍郎大人饶命!”

    nbsp赵楷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心中满是愤怒与失望:“你们身为南京重臣,不思报国,反而勾结内奸,拖延勤王兵,若京师真的因你们而无法收复,你们便是千古罪人!”nbsp他对吴炳道:“将钱明、孙弘、探兵队长押入囚车,派玄夜卫看守,等后续处置;再派两队探兵,务必在一个时辰内核实京师的真实情况,若京师真的已破,便查探瓦剌的布防与谢太保旧部的动向。”nbsp吴炳躬身应道:“属下遵令!”

    nbsp又过了一个时辰,第二、三队探兵先后赶回,带来了京师已破的准确消息nbsp——nbsp太庙被焚,先帝神主牌破碎;安定门、德胜门被瓦剌兵控制;谢太保战死,尸体被谢渊旧部偷偷收殓,葬于西山;陛下被押往漠北;李嵩、徐靖投降瓦剌,在京师设立nbsp“临时衙门”,镇压百姓反抗;秦飞、张启率谢渊旧部在宣府卫集结,准备反攻京师。探兵还带回了秦飞派人送出的密信,请求南京勤王兵在淮河设防,牵制瓦剌兵力,待宣府卫兵力集结完毕,再南北夹击,收复京师。

    nbsp赵楷拿着密信,心中五味杂陈nbsp——nbsp京师确实已破,却并非毫无希望,秦飞、张启仍在抵抗,若他此时退兵,不仅会让宣府卫的兵力陷入孤立,还会让东南百姓失望;可若进兵,三万勤王兵粮饷不足,且瓦剌在京师周边布有重兵,怕是难以突破,反而会导致更多伤亡。他召来吴炳与几名主战的江南卫所将领,商议对策:“秦指挥使请求我们在淮河设防,牵制瓦剌兵力,你们怎么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一名卫所将领躬身道:“侍郎大人,属下以为秦指挥使的计策可行!我们虽不能立刻北上,却可在淮河设防,阻止瓦剌兵南下,同时为宣府卫的兵力争取集结时间。待粮饷到了,我们再北上,与秦指挥使南北夹击,定能收复京师!”nbsp另一名将领附和:“属下也同意!弟兄们虽怕战死,却更怕当逃兵,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弟兄们定能守住淮河!”

    nbsp吴炳补充道:“侍郎大人,属下已查探清楚,瓦剌兵在淮河以北的直隶地界只布了五千兵力,且多是临时招募的流民,战斗力不强。我们三万兵守住淮河渡口,绰绰有余。另外,属下已联系玄夜卫南司的密探,让他们在江南卫所催调粮饷,最多两日,粮饷便能到。”nbsp赵楷点头,心中已有决定:“好!就按你们说的办,立刻在淮河渡口加固营防,派士兵守住渡口两侧的高地,防止瓦剌兵南下;同时派密使前往宣府卫,告知秦指挥使我们的部署,让他安心集结兵力。”

    nbsp营中士兵得知决定后,士气重新高涨起来。士兵们开始加固营寨,有的搬运石头搭建防御工事,有的擦拭兵器准备战斗,有的则在营中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被押在囚车中的钱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悔恨nbsp——nbsp他为了一己私利,险些误了国家大事,如今再想悔改,却已无机会。孙弘则面如死灰,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军法的严惩。

    nbsp淮河渡口的营

第653章 淮水停鞍非惧战,勤王兵起向幽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