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田埂上的商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要根扎得深,再遇到风雨也不怕。你去读师范,也要把根扎在农村,别忘了自己是从哪来的。”
nbsp楚运欢点点头,手里的锄头顿了顿——父亲的话像颗种子,突然落在他心里。他想起吴文娇说的“出息不是用学校名字衡量的”,想起张大山说的“回村教孩子”,突然明白,自己选择师范,不只是为了稳定、为了照顾父亲,更是为了把从农村学到的知识,再带回农村。
nbsp夜里躺在炕上,楚运欢望着房梁上悬挂的玉米串。金黄的穗子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像一串串挂在天上的星星。他想起刚复读时的迷茫,想起摔单词本时的绝望,想起互助小组一起编口诀的笑声,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走出去不是为了逃离土地,而是要带着知识回来——就像父亲种玉米,春天把种子撒出去,秋天再把果实收回来,土地才能越种越肥,希望才能越传越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他从书包里掏出志愿表,借着月光又看了一遍。“博川师范学院”几个字在夜里仿佛有了温度,“物理教育”和“定向培养”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他未来要走的路、要担的责任。楚运欢把张大山给的信封放在志愿表上,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有父亲的支持,有张大山的转变,有互助小组的约定,这条回农村教书的路,他走得坚定又踏实。
nbsp第二天早上,楚运欢把志愿表和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父亲送他到村口,手里还攥着个布包:“这里面是煮好的玉米,你路上吃。”他看着楚运欢的背影,突然喊了一声,“要是在学校遇到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别自己扛着!”
nbsp楚运欢回头挥了挥手,眼眶有些发热。路过张大山家时,他看见村长正在院子里编竹筐,便停下来:“张叔,谢谢您的补助,我会好好复习的。”张大山抬起头,嘴角往上翘了翘,却没说话,只是往他手里塞了个刚摘的黄瓜:“路上解渴。”
nbsp走到镇上的车站,楚运欢掏出父亲给的玉米,咬了一口,甜丝丝的汁水在舌尖散开。他摸了摸书包里的志愿表和信封,突然觉得,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物件,都是他前行的力量——磨盘上的商量、田埂上的对话、父亲的期盼、村长的转变,都像一颗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终将长成能为农村遮风挡雨的大树。
nbsp回到学校,楚运欢把张大山给的补助和吴文娇、王磊他们分享。“张叔居然给你钱了?”王磊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之前他还说你读师范没出息呢!”吴文娇却笑着点头:“我就知道他会改变的,农村人都实在,嘴上不说,心里都盼着孩子好。”
nbsp楚运欢把钱交给李老师,想让她帮忙存着买资料。李老师却把钱还给他:“你自己拿着,买点你需要的东西。张村长的心意,你要记在心里,将来用实际行动回报村里。”她指着楚运欢的志愿表,“这就是最好的回报——带着知识回来,让更多农村孩子有机会走出去,再带着知识回来。”
nbsp楚运欢点点头,把钱放进书包最里层。他翻开志愿表,在“博川师范学院”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磨盘,旁边写着:“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窗外的阳光正好,老槐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为他的决定鼓掌。
nbsp他知道,田埂上的商量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会带着父亲的期望、张大山的支持、互助小组的约定,在博川师范的校园里好好学习,将来回农村教书,把“农具物理”教给更多孩子,把省力犁的技术传给更多农户,让知识的种子在田埂上发芽、生长,直到长成一片充满希望的庄稼地。
nbsp晚自习时,楚运欢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日记本上:“以前觉得农村是我的枷锁,后来觉得是我的根,现在才明白,农村是我要守护的土地。我要当一名农村物理老师,用知识让土地更肥沃,让梦想更明亮。”他在旁边画了颗玉米,玉米顶端顶着颗星星,星星下面写着“博川师范,我来了!”
nbsp月光透过窗户照在日记本上,把字迹照得清清楚楚。楚运欢合上本子,心里充满了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几年后自己站在乡镇中学的讲台上,用拖拉机模型讲压强,用犁头讲力学,台下的孩子们眼里闪着光,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对知识充满渴望。而父亲和张大山,正坐在教室后排,笑着看着他,像看着田埂上茁壮成长的玉米。
喜欢。
第四十七章 田埂上的商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