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五章 河套之战(九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郑和船队抵达马六甲之前,被迫从淡马锡搬迁至马六甲的拜里米苏拉,仍不得不向泰国的大城王朝纳贡称臣。

    nbsp也许有一天,马六甲王国能够摆脱暹罗人的控制。

    nbsp但不要忘记,南边还有爪哇人的满者伯夷帝国,在虎视眈眈呢。

    nbsp以我朝和郑和船队的实力来说,是完全有能力重塑南洋地缘政治结构平衡的。

    nbsp顺势给旧港的华人领袖,册封一个“宣慰司”的头衔就是这一能力的体现。

    nbsp不过“旧港宣慰司”一类机构的设定,并不表明苏门答腊等地,曾经在永乐大帝时成为了我朝的殖民地。

    nbsp在羁縻化外之地时,类似头衔更多只是在彰显我们这个中央之国的中心地位。

    nbsp维持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使之为影响自己的利益,才是我朝的统治者所希望做的。

    nbsp这种想法与后来大英帝国,在欧洲维持“大陆平衡政策”的出发点类同。

    nbsp“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

    nbsp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博弈理论:参与博弈者越多,彼此间的牵制越大。

    nbsp反之,对于外部平衡者来说,恰恰又是最愿意看到被平衡板块碎片化的。

    nbsp为了做到这一点,英国人不愿意看到欧洲出现一个绝对的王者,更别说一体化了。

    nbsp我们也同样不想看到,东南亚有一家独大情况出现。

    nbsp就马六甲这条关键水道来说,无论是归属了腹地在中南半岛的暹罗人(大城王朝)。

    nbsp还是被统一了南洋诸岛的爪哇人(满者伯夷)所控制,都有可能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nbsp即使我们主观上没有介入马六甲周边地区地缘矛盾的想法,仅仅是为南洋带去的贸易利好,也有可能打破地区平衡。

    nbsp换句话说,这种利好更加倾向于谁,就会助力其在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

    nbsp在这种情况下,抛开暹罗、爪哇两支业以坐大的势力。

    nbsp在二者之间扶植一个弱小的第三方,对维持地区平衡反而有利。

    nbsp最起码,在南北两面都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

    nbsp新生的马六甲王国会更愿意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进行捆绑,或者说置于我朝的保护之下。

    nbsp马六甲并非唯一的选择。

    nbsp没有选择马六甲周边地区的其它城邦(或者部落国家)。

    nbsp一定程度是因为马六甲王国统治者,与三佛齐王室之间的继承关系的。

    nbsp无论是政治还是商业合作,合作者本身的素质都非常重要。

    nbsp相比马六甲周边地区,大量存在的部落级别的政治体。

    nbsp源出三佛齐的马六甲王国,并不需要政治及商业理念的培养,简单点说,会更懂游戏规则。

    nbsp绿教商团之马六甲王国与我朝初步形成的合作关系,王国已初步带有的绿教属性,却被郑和无视了。

    nbsp因为懂游戏规则选择马六甲王国,作为合作对象的重要原因。

    nbsp郑和虽然是个佛教徒,但正因为这一点,才显出他的伟大。

    nbsp抛开郑和本身信仰,在信仰佛教的暹罗人,与以印度教信仰为主的爪哇人之间。

    nbsp他本应该扶持暹罗人,但他却选择了带有的绿教属性的马六甲王国。

第五百零五章 河套之战(九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