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税人口减少而税收增加10倍,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明朝的灭亡和税收的关系了。
nbsp而且,明朝武宗时期刘瑾的家产,大概是黄金3360公斤、白银725万公斤。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也提到刘瑾有黄金250万两,银5千余万两,他珍宝无算。
nbsp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既然十倍于明代岁收入的财富能够被刘瑾大贪官据为己有,当朝皇帝要搜刮到同样数量的财富,难道会很难吗?
nbsp这些金银珠宝出自哪里?难道不是出自于百姓身上?!!!
nbsp于是我们大抵明白,明朝时期的一年赋税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财政全部年收入”,甚至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nbsp百姓所承担的压力,也绝不仅仅是法定的税赋和劳役而已,否则也不会有人说:“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
nbsp所谓“赋税低“完全是虚幻的假象。
nbsp朱祁钰之前为什么要连发两道圣旨大赦天下,因为一道是免了法定的税收,另一道则是同样繁重的徭役,就是因为这本就是两档子事。
nbsp所以,不要相信电视上看到的所谓的大赦天下免税三年什么的,那不过是免去了其中的一道税,还有另一道没有免,而且因为免了第一道正税,役税或许更加繁重。
nbsp不然,朝廷哪来的那么多钱作为一年的各种开支消耗用度去。
nbsp朱祁钰也想一步到位,将徭役彻底废除,但是现阶段还不行。出钱雇佣百姓代替徭役早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这种事情只能慢慢的引导,慢慢的去做,去改变。
nbsp一下子彻底废除,以现如今大明的财政状况,还不足以让他这么做。
nbsp不过,随着大明国力的逐渐恢复,各种改制措施的初见成效,在三年免徭役之后,或许就可以直接废除徭役了。
nbsp至于农业税,还真的不行。
nbsp或许,真的要等到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上才行。不然,贸然废除农业税,可就是弊大于利了。
nbsp农税和徭役地方官员可以上下其手的地方不少。
nbsp商税更是重灾区。
nbsp在明朝,各级官员都将商人看作是一块肥肉,都想啃一口,行商所到之处都要交税。有时候,对商人的税收几乎达到了规定的数倍之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不仅如此,商人的货物也会被随意扣下。甚至于,商人自己的行李都会被无情的收走。这些税收都是当地官员打着朝廷官府的名号搜刮,其实都落入了自己的口袋里。
nbsp本来,朝廷设立巡检司就是为了打击犯罪的,但是这些官员却成了勒索商人最直接的罪魁祸首,最终成为了朝廷颁发许可证的强盗。如果商人不敢规定给他们上供,那商人也就不用在行商了,罚都能罚死你。
nbsp明中期,皇亲国戚,达官显贵都会通过种种手段,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行商必要的道路上开设许多官店和皇店,他们依靠自己的权势,逼迫普通商人缴纳所谓的税收,从而抢占商机,垄断贸易,获得高昂的利润。
nbsp这些达官显贵根本就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私自抽税加税,
nbsp原本历史上的景泰二年,有一些无赖谎称自己是某某大员的亲戚,强行拦截商人,收受高额税收。一旦不从,就会送入官府,暴打一顿,甚至人财两空,赔了财货又丢了性命。
nbsp除了陆路,水路同样如此。
nbsp商人们要带着土特产孝敬各地官员,因为水路上是由闸门的,也就是宣德年间增加的钞关税。若不能满足这些官员,就不要想通过了。
nbsp本来,在明朝中期,我国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高昂的税收下,这些萌芽被朝廷官员璀璨的一干二净。
nbsp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商业发展才是必经之路,种田只会越来越穷,当商业发展到了高度到了一定的地步后,种田才能赚钱,百姓也才有种田的积极性。如今,不过是为了果腹而已。
nbsp现如今,随着朱祁钰接连不断的动作,无论是商税还是农业税,徭役,都已经有了客观的改变。贪官污吏,皇室宗亲,皇亲国戚等一些害群之马和朝廷财政消耗的重灾区也都纷纷清除,大大的缓解了如今财政紧张的局面。
nbsp相信随着新一批法令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后,大明的整体环境必将得到极大的促进和良性的发展。
nbsp这也算是为接下里大力发展工业化先期打下基础。
nbsp、、、、、、
nbsp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决定着他的眼界,这也就是民间所谓通俗的说的屁股决定脑袋。
nbsp朱祁钰身为大明的皇帝,眼光自然是放在全国,看的都是大明上下各种弊端和问题,然后方才能因才适用的进行改变,让大明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nbsp至于其他人身处的位置不同,想法和眼界自然也不同。
nbsp其他的人不说,西番的各地方藩镇此刻看到的则是大明的强盛。
nbsp土木堡一役,让大明尝到了自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大败,二十万精锐大军全军覆灭,朝中文武百官死伤无数,就连皇帝都成了俘虏。那时,他们在震惊的同时也看到了大明的由强转弱,一些心思活跃的自然不免有些其他想法起来。
nbsp不过,还没融一些有异心的藩镇付诸行动,瓦剌和大明的第二战京师保卫战爆发了。
nbsp无数人都在等着看最终的结果,也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
nbsp大明胜了,他们自然安分守己,继续做着以前扮演的角色。大明败了,他们可就转身撕去了伪善的外衣,变成了豺狼,参与瓜分大明的行动中去。
nbsp无论胜败,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损失。
nbsp他们虽然依附大明,成为了大明朝廷钦封的地方藩镇官员,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俨然的土皇帝。
nbsp本以为以瓦剌也先的强大,攻破大明的京师,灭了大明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哪成想,即便是在失去了二十万精锐,有没有了皇帝,大明依旧展现出了他身为大国强国的底蕴。不但在皇帝被浮后立即由另立了新皇帝,有举全国之兵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也先,让本来风雨飘摇,眼看着摇摇欲坠的大明瞬间又屹立不倒。
nbsp大明和瓦剌爆发的京师保卫战的结果让西番一众藩镇大吃一惊,十分的意外。
nbsp也先有多强大,别人不知道,他们身经常受其侵扰的藩镇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nbsp东击兀良哈,西攻哈密等关西七卫,也先的强大和强势让人敬畏瓦剌和鞑靼等蒙古各部族无人敢锋其樱。
nbsp可就是这个震慑四方,有让大明差点灭国的也先竟然没能一举拿下大明京师,反而损兵折将,大败而溃。如果不是当时他的手上有大明被俘的皇帝为质,甚至都不能出不了大明的边境。
nbsp面对即便是遭受重创,依旧让人不可撼动的大明。一些原本有些蠢蠢欲动的藩镇如同九冬寒暑被人当头浇了一桶冷水一样,瞬间清醒了过来。
nbsp特别是前不久大明不声不响中一举灭了土鲁番以及关西七卫等蒙古部族卫所,更让他们浑身冰冷,惊恐万分。
nbsp大明的强大再次让他们震惊。
nbsp不过,大明好像并没有要对他们动手的意思,这让他们放心不少。同时,他们后怕不已,也庆幸不已。
nbsp如果当初也先进攻大明京师时一时按耐不住聚兵侵犯大明,这个时候恐怕已经步了关西七卫的后尘了吧。
nbsp(本章完)
喜欢。
第151章 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