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趁热打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百姓们对此却是喜闻乐见,欢呼不已。因为农税等一些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税赋都降低了,是历年来最低。
nbsp可以说,自大明立国一来,这是朝廷降税最狠的一次,百姓们切身的体会到了朝廷的政令对他们的影响。
nbsp“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一些胡子都花白了,满脸皱纹的老者则是满脸堆笑,两行浑浊的老泪因为喜极而泣。
nbsp百姓们的日子自然是好过了,可是那些被征税了世家大族,商贾巨富们却不愿意干了。
nbsp不过,这个时候虽然很多人不满,认为朝廷有意针对,却没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手反对或是捣乱,无声的反对也是一种抗议。
nbsp他们这群人可不傻,傻子能够混到他们这个地位吗!
nbsp一切,还得等到正式实施的时候再说吧!
nbsp再说了,串联起来共同抵制也需要时间。君不见,永乐朝给江南加税,江南五省联合,最终还不是不了了之。
nbsp这一次,涉及的地区和势力更加庞大,最终的结果还不是如同永乐朝一样被迫取消。
nbsp想明白了这一点,很多原本心惊胆战的人也都放心了不少。法不责众,那么多人反对,朝廷如果一意孤行就是倒行逆施,引发民怨沸腾可就是朝廷的问题了。
nbsp所以,对有经验的江南几省的地方世家大族和商贾巨富来说这都不叫事。永乐当年何其霸道,最终不是也要妥协吗。当今皇帝虽然英武睿智,比起永乐皇帝来还是嫩了点的。
nbsp他们现在关心的是解除海禁的问题,一旦朝廷真的解除了海禁,那对于他们这些手握巨大财富,有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的人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发大财的机会。
nbsp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以前一直偷偷地犯禁干着海贸的商贾和世家大族,如今可以光明正大的远洋海贸。
nbsp相对于那些此时才起步的人来说,他们才是此次解禁海禁的利益最大获得者。
nbsp然而,当第六道政令公布后,政事堂再一次公布了第二道补充政令,天下为之沸腾,彻底被点燃。
nbsp总督,地方一省最高行政主官,正二品地方大员,管辖一省除军务之外的所有政务,总督实行竞聘制,凡天下百姓,只要拥有大明身份户籍,品行端正,学识渊博,有一技之长,都可自荐政事堂,审核通过后便可成为一省总督,总理地方大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是政事堂给予的解释说明,而后,是原先公布的新疆,甘肃等四地的总督任命名单。
nbsp贵州第一任总督自然就是曾经入京的苗族苗王。
nbsp云南第一任总督是永镇云南的黔国公府黔国公沐璘。
nbsp对云南百姓来说,朝廷显然没有黔国公更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即便是朱祁钰想要将黔国公一系迁移云南,第一届云南总督也非黔国公之外无第二人能够担任。
nbsp好在代镇的沐璘脑子是个聪明的,在政事堂遣使说明缘由后,沐璘当场便是认可,同时还将黔国公府掌管的兵权一并交了出来。
nbsp对于这个很上道的代黔国公朱祁钰是很欣赏的,识时务识大体,很不错。所以,朱祁钰大笔一挥,直接允许其执掌黔国公府,袭爵黔国公爵位。
nbsp地方自治不是说着玩的,以黔国公府在云南人心中的地位,换个人担任云南总督恐怕也得不到云南百姓的认可,这于朱祁钰的初衷不符。
nbsp在云南百姓的心里,黔国公府的地位还在朝廷之上,为了云南的安稳,云南总督直接提笔钦封,和贵州总督一样,都是认真挑选,而非自荐的。
nbsp不止这两地,甘肃和新疆总督也都是朱祁钰和政事堂诸位大臣商议后决定的人选。毕竟是首次实行,稳妥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nbsp后续一些地方的总督人选在彻底落实自荐制度也无不可。
nbsp甘肃总督是顾兴国,镇远侯顾兴祖的弟弟,当朝皇后顾玲珑的父亲,大明当朝国丈。
nbsp新疆总督则是孙原贞,这位曾是原浙江布政使,还曾领过兵打过仗,缴过倭寇,能文能武,在浙江一带尤为有名望。
nbsp原本,甘肃和新疆两地的总督朱祁钰也想提拔本地才俊担任,可是两地新归,先期还是以军政府为主,现下不太适合用当地人担任总督。而且,两地之中也无甚有大才者能担此大任,为避免遗祸两地,朱祁钰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由朝廷委派最为合适。
nbsp孙原贞能文能武担任边境总督最为合适,顾兴国虽然原本官职不高,但是身份尊贵,乃是当朝国丈,亲任甘肃总督,也能安甘肃百姓们的心,让他们知道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nbsp在四地总督人选公布之后的当天,已经近半个月都待在通州逍遥山庄的朱祁钰回到京师,亲自送四人出京赴任。
nbsp“此行路途遥远,任务艰巨,诸卿万望保重。”
nbsp朱祁钰的目光在四人身上扫过:“总督制算是开了先河,诸位当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整个大明上下都在看着你们,做出表率来,当不负百姓,不负朝廷。”
nbsp“臣等竭尽全力,誓死报效!”四人连同孙原贞和顾兴祖提名的八个副总督齐声高喝。
nbsp寒风呼喝,也挡不住众人心中的激动。
nbsp当孙原贞等人的身影早已经消失不见了,朱祁钰依旧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一动不动,深邃的眸子中有着淡淡的忧虑和不确定。
nbsp于谦上前劝说道:“皇上,风寒,还是回宫吧!”
nbsp担忧是一定的,谁也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如期待的那般美好,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睡也无法保证结果。
nbsp总督制度的实施,让整个大明的显贵阶级都沸腾了,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正二品的地方大员,掌控一省的生杀予夺,这可比之前的地方三使司的权力还要大。而且,还能提名四个从二品的副总督人选,这无疑也是如虎添翼的大好机会。
nbsp很多原本郁郁不得志的能人志士此刻都快疯了,大量的自荐书信如雪花一样飞入京师,期望能够入选。
nbsp然而,政事堂随后一纸政令打碎了那些想要一步登天的人的美梦。
nbsp大明目前除了新疆,甘肃,贵州和云南之外,暂不再继续在其他省份实施总督制。至于何时开启,在何地等待政事堂通知。
nbsp此令一处,朝野上下哀嚎声一片。
nbsp不要说那些本就没有官职在身的地方俊才,就是朝堂上的一些官员原本也都十分心动,想要辞了官职争一争的这一地总督做一做,听闻这个消息具都是大失所望。
nbsp即便是政事堂下了政令,一些人依旧不死心,纷纷上书祈求继续开启一些边境省份的总督计划。
nbsp同时,那些偏远省份的一些地方豪强实力,或是本就实力庞大的家族也都纷纷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其境实施总督制度,并自荐为总督的折子也是像这天上飘落的雪花一样,转眼间就堆满了政事堂的公房。
nbsp但是无一例外,政事堂全部都给否了。
nbsp、、、、、、
nbsp六大政令,涉及到了大明的各个方面,各种问题也是扑面而来,政事堂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七位政事堂大臣忙得连轴转。
nbsp而这个时候本该坐镇皇宫为政事堂坐镇的皇上朱祁钰却是在送走了四位首任总督后再一次返回了通州逍遥山庄,继续捣鼓在满朝问问看来有些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去了。
nbsp本章完
喜欢。
第165章 趁热打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