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2集:培养方案科学制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对。”刘好仃点头,“技术是骨架,文化是血肉,客户反馈是心跳。少一样,人都不活。”

    nbsp“可培训时间怎么安排?三个月?半年?”小李皱眉,“咱们产线也缺人。”

    nbsp“第一批,三个月。”刘好仃早有打算,“回来后直接参与新产品定义。让他们知道,培训不是福利,是投资,也是责任。”

    nbsp小林忽然问:“那……能不能安排他们去当地的合作伙伴工厂实习几天?真上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刘好仃眼睛一亮:“这主意好。亲眼看看人家怎么排产、怎么质检、怎么跟客户吵架。”他拿起笔,在“海外培训”旁边写下:“合作企业实习:实操+观察+反馈”。

    nbsp小李盯着那行字,忽然说:“可我有点担心……咱们花这么多资源培养人,万一他们学成回来,转身就跳槽了呢?”

    nbsp这话像一块小石子,砸进平静的湖面。

    nbsp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刚运到的一车玻璃原片,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蓝。

    nbsp“咱们厂的老王,干了三十年,去年退休。”他缓缓开口,“有次我问他,为啥不早点走?外面厂子给双倍工资。”

    nbsp“他说,‘我摸过的每一块玻璃,都带着我的手温。走了,手冷,心也冷。”

    nbsp他转过身:“所以,咱们不仅要教他们技术,更要让他们爱上这块玻璃。不是因为钱,是因为——他们摸到的光,是活的。”

    nbsp小林轻声说:“那……文化认同这块,怎么搞?”

    nbsp“简单。”刘好仃走回白板前,写下一行字:“每月一次‘光的故事会。”

    nbsp“故事会?”

    nbsp“让老工人讲他们经手的玻璃去过哪儿——非洲小学的窗、日本茶室的隔断、巴黎画廊的展柜。”他笑了笑,“让新人知道,他们手里的不是产品,是光的旅程。”

    nbsp小李点头:“这比喊口号强。”

    nbsp“还有。”刘好仃补充,“培训期间,每人写一篇《我听见的光》,回来分享。不评分,但要真诚。谁写得让人起鸡皮疙瘩,谁就算过关。”

    nbsp会议室终于笑了。

    nbsp“最后一个问题。”小林抬手,“咱们怎么知道这方案行不行?万一练了半天,人没留住,光也没亮起来呢?”

    nbsp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格,标题是:“人才培养效果评估机制(草案)”。

    nbsp“每三个月,我们评估一次。”他指着表格,“看五件事:培训转化率、项目参与度、客户反馈引用率、留存率、以及——有没有人主动提出新工艺或新设计。”

    nbsp他顿了顿:“人变了,光才会变。光变了,品牌才真正走出去。”

    nbsp小林深吸一口气:“那……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nbsp刘好仃看了眼手表,九点十七分。阳光已经爬上了白板,把“寻光者计划”四个字照得发亮。

    nbsp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今天就开始。小林,你下午去联系那几所高校,安排宣讲时间。小李,你整理一份‘海外合作企业清单,优先选有文化交流项目的。”

    nbsp两人同时点头。

    nbsp“还有。”刘好仃走到门口,手搭在门把上,回头笑了笑,“别想着一步登天。咱们不搞‘灯语计划,也不搞‘全球精英。咱们就搞‘听得见光的人。”

    nbsp门被拉开,走廊的光涌进来,像一整条流动的河。

    nbsp“第一批名单,下周五前定下来。”他说,“我请他们喝咖啡——不是在会议室,是在车间。”

    nbsp小李忽然问:“要是他们嫌车间吵呢?”

    nbsp刘好仃已经走出门,声音从走廊传来:“那正好。真正的光,从来不在安静的地方亮起来。”

    nbsp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消失在拐角。

    nbsp会议室里,小林盯着白板,忽然拿起红色马克笔,在“光之路”顶端画了一颗小星星。

    nbsp小李看着那颗星,喃喃道:“你说,第一批人,真能听懂吗?”

    nbsp窗外,一辆叉车正缓缓驶过原料区,货叉上托着一叠透明玻璃,在阳光下泛出彩虹般的边。

    喜欢。

第722集:培养方案科学制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