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郭威的"黄袍加身"前传与李煜的错位人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la.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上回书说到,耶律德光的铁骑二次踏破中原,烧杀掳掠如蝗虫过境,把本就支离破碎的山河搅得更无宁日。百姓流离失所,藩镇拥兵自重,昔日繁华的汴梁城烟火断绝,只剩断壁残垣间的呜咽。就在这风雨飘摇之际,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国号大汉——史称后汉。他打着“驱逐胡虏”的旗号收拢人心,一路南下几乎未遇强阻,倒像是捡了耶律德光北撤后留下的烂摊子,轻轻松松便入主了汴梁。

    nbsp而长江以南的南唐,却是另一番光景。烈祖李昪晚年沉迷丹药,性情多疑,宫廷里的空气比中原的刀光剑影更让人窒息。太子李璟与兄弟们明争暗斗,今日一杯毒酒送走手足,明日一曲艳词讨好父皇,亲情成了最锋利的刀,爱情成了最华丽的枷锁。深宫里的烛火摇曳,映着皇子们年轻却阴鸷的脸,谁都想踩着骨肉的鲜血,坐上那至尊之位。

    nbsp这头中原的郭威,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他本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知远对他倚重有加,可新帝刘承佑登基后,猜忌之心日重,朝堂之上血雨腥风,几位辅政大臣接连被诛杀。郭威看在眼里,心中早已不是滋味——他戎马半生,见惯了帝王的凉薄,更看透了这乱世的生存法则:要么杀人,要么被杀。于是,他借着抵御契丹的名义,手握重兵屯驻邺都,表面上忠君爱国,暗地里却早已与心腹将领串联,只待一个契机,便能将这后汉的江山,换一副新的主人。

    nbsp且说这一日,邺都军营的夜色格外浓重。郭威帐内灯火通明,副将赵匡胤按剑而立,低声道:“将军,京中密报,陛下已派使者前来,怕是……来取您性命的。”郭威抚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随即又化为平静:“我郭威为大汉出生入死,何罪之有?”话虽如此,帐外的士兵却已炸开了锅——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说皇帝要对郭将军下毒手,还扬言要屠尽军中将士的家眷。

    nbsp“反了!反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如同火星点燃了炸药桶。数万士兵披甲执刃,潮水般涌向中军大帐,齐声高呼:“请将军称帝!我等愿誓死追随!”郭威“惊慌失措”地冲出帐外,还没等开口,一件绣着金龙的黄袍便被强行披在了他身上。众将士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声震寰宇。郭威假意推辞再三,最终“被迫”应允,随即挥师南下,直逼汴梁。这便是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完美预演,只不过这一次,郭威成了主角。兵临城下时,后汉君臣早已吓破了胆,刘承佑死于乱军之中,郭威兵不血刃进入汴梁,改国号为周,是为后周太祖。

    nbsp再看南唐,此时的李煜还只是个无忧无虑的六皇子。他自幼不喜权谋,只爱诗词书画,朝堂上的厮杀仿佛与他无关。他常躲在清凉山的别苑里,与宫女们吟诗作对,看庭前花开花落。可命运偏要捉弄人——太子李弘冀猜忌心极重,见这位六弟才华横溢,竟怕他威胁自己的地位,处处刁难。李煜无奈,只得自号“钟隐居士”,整日寄情山水,装作不问世事的样子,只求能在这波诡云谲的宫廷中保全性命。

    nbsp可他越是想躲,命运的网却收得越紧。不久后,太子李弘冀暴毙,几位兄长也或病或亡,偌大的南唐皇室,竟只剩下李煜这一根独苗。父皇李璟病重,躺在床上拉着他的手,颤声道:“国家危难,朕只能将这江山托付给你了。”李煜望着父皇苍老的脸,再看看殿外跪满的文武百官,只觉得那龙椅沉重如千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哪里知道,这顶皇冠一旦戴上,便再也摘不下来,等待他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无尽悲凉,和那“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千古绝唱。

    nbsp中原的郭威刚刚坐稳龙椅,便开始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后周渐渐有了中兴之气;而南唐的李煜,还在懵懂中接过了江山,他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这乱世棋局,棋子们各有各的挣扎,各有各的命运,只是不知最终落子,谁能笑到最后?欲知故事如何,且听看文分解。

    nbsp一、郭威的34;被逼造反34;戏码:从打工仔到创业老板的惊险转型

    nbsp清晨,邺都军营的校场上,晨雾弥漫,宛如一层薄纱笼罩着这片广阔的场地。然而,就在这迷蒙的晨雾尚未完全消散之际,一个惊人的消息却如野火燎原般迅速传遍了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刘承佑要对郭威下手!

    nbsp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军营都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甲胄相互碰撞所发出的清脆声响,仿佛是死亡的钟声在敲响;战马因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而不安地嘶鸣着,它们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士兵们的怒骂声此起彼伏,有的愤怒地诅咒着刘承佑的阴险狡诈,有的则为郭威的命运担忧不已。

    nbsp整个营地仿佛变成了一口沸腾的油锅,各种情绪在其中翻滚、激荡。人们的心情都异常沉重,对即将到来的变故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郭威双手颤抖着捧着那封盖着鲜红玉玺的密诏,仿佛那是一颗即将爆炸的炸弹一般。他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苍白,信纸在他手中不停地簌簌作响,仿佛也在为他的命运而悲鸣。

    nbsp突然,郭威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猛地转过身来,面对着围拢过来的将领们。他的双膝重重地跪在地上,发出“噗通”一声闷响,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震动。

    nbsp郭威那花白的胡须在风中微微飘动,上面挂着几颗晶莹的泪珠,顺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脸颊滑落。他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愤和绝望,对着将领们喊道:“兄弟们啊!我郭威自从跟随先帝以来,一直忠心耿耿,出生入死,为刘家守护这片疆土已经整整半辈子了!可是如今,陛下竟然听信了那些奸佞小人的谗言,要取我这颗项上人头啊!”

    nbsp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拳头狠狠地捶打着自己的胸口,那沉闷的声响让人听了都不禁为之动容。郭威的脸上露出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仿佛他的心已经被撕裂成了碎片。

    nbsp站在一旁的亲兵们看到这一幕,也都不禁红了眼眶,他们为郭威感到不值,也为他的遭遇而感到悲愤。

    nbsp“大帅莫哭!”王峻眼见大帅落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意,他本就性子火爆,此时更是按捺不住,双目圆瞪,怒发冲冠。只听他腰间的大刀“哐当”一声巨响,如同惊雷一般,剁在青石板上,火星四溅,直溅起三尺之高。

    nbsp“这昏君简直是是非不分!”王峻怒声吼道,“留着他还有什么用?”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愤恨和不满,“反了!咱们跟着郭大帅,打出一个朗朗乾坤,总好过在这里伸长了脖子等死!”

    nbsp他的话音未落,旁边的赵匡胤立刻高声附和道:“王将军说得对!军中上下,谁人不知大帅的恩德?大帅待我们如兄弟一般,如今大帅受此冤屈,我们岂能坐视不管?”赵匡胤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决心和勇气,“咱们豁出性命,也要护着大帅讨个公道!”

    nbsp突然间,一阵呼喊声如狂风骤雨般响起,而且这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很快就汇聚成了一片排山倒海般的“反了”的声浪。这阵呼喊声如同惊雷一般,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nbsp郭威听到这阵呼喊声,心中不禁一震,他缓缓地从地上站起身来。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但他并没有去擦拭,而是任由它们流淌。他的声音虽然因为哽咽而有些颤抖,但却充满了决绝和愤怒。

    nbsp“既然陛下容不下我,那我便回开封!”郭威的声音在这喧闹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我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问问那些奸佞小人,我郭威究竟犯了何罪!”他的话语如同利箭一般,直直地射向了那些他口中的“奸佞小人”。

    nbsp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郭威站在队伍前列,他的目光落在那面迎风飘扬的“清君侧”大旗上,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面旗帜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他此次行动的宣言。

    nbsp队伍刚刚跨过黄河,郭威便毫不犹豫地挥笔写下一封信,这封信将被送回开封,送到皇帝的手中。他的笔触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内心的委屈和无奈。

    nbsp“陛下,臣此次出兵,实非本意与朝廷为敌。”郭威在信中写道,“皆因李业等奸佞之徒,蒙蔽圣听,使得臣有家难回。臣对陛下的忠诚,天地可鉴!”

    nbsp他继续写道:“只要陛下能够明察秋毫,将那几个祸国殃民的小人斩首示众,臣立刻放下武器,解甲归田。臣愿亲赴陛下面前,领受应得之罪!”

    nbsp郭威写完这封信,仔细地将它折叠好,装入信封。他凝视着信封上的字迹,仿佛能透过这薄薄的纸张,看到皇帝读到这封信时的表情。

    nbsp当信使小心翼翼地将信呈递到刘承佑面前时,这位年轻的皇帝正站在地图前,眉头紧皱,满脸怒容。他的双眼紧盯着地图上的某个地方,仿佛那里有什么让他极度不满的事情。

    nbsp刘承佑突然转过身来,一把夺过信使手中的信,然后迅速展开信纸,粗略地扫了几眼。然而,仅仅是这短暂的一瞥,就让他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nbsp“郭威这老匹夫!”刘承佑怒不可遏地吼道,他的声音在宫殿里回荡,震得信使不禁打了个寒颤。“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还在这里跟我装蒜!什么清君侧?我看他就是想清了朕这个君!”

    nbsp刘承佑越说越气,他紧紧地攥着信纸,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突然,他像是再也无法忍受心中的愤怒一般,猛地将信纸揉成一团,然后狠狠地撕成了碎片。

    nbsp纸屑如雪花般飘落在地上,刘承佑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瞪着眼前的信使,眼中的怒火似乎要喷涌而出。

    nbsp“传旨!”刘承佑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宫殿里炸响。“朕要御驾亲征,亲手斩了这反贼!”

    nbsp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宫殿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大臣们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皇帝的决定意味着什么,但却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劝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开封城外的刘子陂,此时正被一片血腥与喊杀声所笼罩。战场上,两军如饿虎扑食般厮杀在一起,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nbsp刘承佑站在军阵之中,看着自己身边的禁军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绝望。这些原本应该是他最可靠的护卫,但如今却一个个面露惧色,军心早已涣散。

    nbsp而郭威的军队则完全不同,他们个个悍不畏死,如狼似虎地向前冲杀。每一个士兵都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驱使,毫不畏惧地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nbsp刘承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队在敌人的猛攻下节节败退,心中的恐惧越来越强烈。终于,在一阵混乱中,御驾的黄龙旗被一支流矢射中,轰然倒下。

    nbsp这一幕仿佛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承佑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他惊慌失措地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的亲兵们也开始四散奔逃,完全不顾他这个皇帝的安危。

    nbsp刘承佑心急如焚,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让亲兵们停下,一边拼命地想要稳住自己的身体。然而,在这混乱的战场上,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喊杀声和马蹄声中。

    nbsp突然,一股巨大的冲击力袭来,刘承佑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像是被重锤击中一般,剧痛难忍。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的胸口已经被一支长枪刺穿,鲜血如泉涌般喷出。

    nbsp年轻的皇帝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在这混乱的战场上被自己的亲兵误伤。

    nbsp随着鲜血不断地流出,刘承佑的意识也渐渐模糊。他的身体缓缓倒下,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再也没有了声息。

    nbsp郭威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城中,正当他准备进城时,突然看到一群宫人正抬着一具棺材往宫里走去。郭威心中一紧,连忙策马向前,拨开人群,定睛一看,只见那棺材里躺着的正是刘承佑的尸体!

    nbsp郭威心如刀绞,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一把推开了抬棺的小太监,然后猛地扑到棺木上,放声大哭起来:“陛下啊!臣来晚了啊!您怎么就这么去了呢!”他的哭声凄惨无比,仿佛整个世界都要为之崩塌。

    nbsp周围的百姓们听到郭威如此悲痛的哭声,也不禁被他的情绪所感染,纷纷跟着落泪。一时间,哭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场面异常凄惨。

    nbsp然而,郭威并没有让自己沉浸在悲痛之中太久。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直起身子,用衣袖擦去眼角的泪水,然后转头对王峻等人低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这龙椅总不能一直空着。依我之见,不如先请太后出来主持大局,我暂且代替陛下行使摄政之职,你们意下如何?”

    nbsp数日后,紫宸殿内气氛凝重,一片肃穆。郭威身着素色朝服,面色凝重地站在殿中,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和落寞。

    nbsp他缓缓地抬起头,目光落在了高坐于殿上的李太后身上。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深深地拜了下去,额头几乎贴到了地面,仿佛要将自己的诚意传递给太后。

    nbsp34;太后,34;郭威的声音略微有些哽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悲伤,34;老臣本已心生退意,渴望解甲归田,安享晚年。然而,如今先帝突然驾崩,宗室凋零,朝中局势动荡不安。若无人能够挺身而出,稳住这混乱的局面,恐怕天下将会陷入大乱之中啊!34;

    nbsp他的肩膀微微耸动着,似乎在极力克制内心的情绪波动。接着,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34;老臣虽不才,但承蒙先帝厚爱,委以重任。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老臣愿暂代摄政之职,以稳定朝纲,安抚民心。待寻得合适的继位人选后,老臣定会立刻交还大权,绝无半点贪恋之心!34;

    nbsp李太后端坐在珠帘之后,透过那半透明的帘子,她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下方那个正跪在地上、哭得“情真意切”的汉子。

    nbsp这汉子身着一袭戎装,身材魁梧,满脸泪痕,仿佛遭受了极大的冤屈。然而,李太后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她对这汉子的真实意图心知肚明。

    nbsp她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微微有些发抖,但表面上却依然保持着镇定。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尽可能地平静:“郭将军,你的忠心和爱国之情,哀家都看在眼里。这件事情……就依将军的意思去办吧。”

    nbsp说这话时,李太后的语气虽然轻柔,但其中的决断却不容置疑。她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让这汉子看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否则局面可能会失控。

    nbsp待郭威恭敬地弯腰行礼,缓缓后退,直至身影消失在殿门之后,李太后这才如泄气的皮球一般,软绵绵地瘫坐在那张原本属于皇帝的龙椅上。

    nbsp她的目光有些空洞,茫然地望着眼前空荡荡的大殿,嘴角泛起一抹苦涩的笑容。

    nbsp“暂代摄政?”李太后轻声呢喃着,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绝望,“这姓郭的,恐怕早就对那龙椅虎视眈眈了吧。”

    nbsp她当然清楚郭威的野心,只是如今形势逼人,自己一个弱女子,又怎能与手握重兵的郭威相抗衡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更何况,朝廷上下如今都被郭威的势力所掌控,自己一个妇道人家,除了无奈地颔首应允,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nbsp二、李煜的34;被迫营业34;:文艺青年误闯帝王圈

    nbsp南唐的金陵城,犹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在春深时节,总是被一层湿软的诗意所笼罩。那丝丝缕缕的春雨,仿佛是她轻柔的发丝,随风飘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nbsp而李煜的“清风明月阁”,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藏匿于东宫后花园的竹林深处。这座楼阁的飞檐翘角,如同鸟儿展翅欲飞,高高地探入流云之中,仿佛要与那洁白的云朵一同嬉戏。

    nbsp楼阁的窗棂上,糊着极薄的云母纸,宛如蝉翼一般透明。阳光透过这层薄纸,洒在案上的宣纸上,仿佛给那洁白的纸面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金辉。这金辉使得原本单调的宣纸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情感。

    nbsp这一天的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李煜身着一袭素色长衫,端坐在窗前,他的身影被柔和的阳光勾勒出一道修长的轮廓。书案上,一方端砚,一管羊毫,一叠素笺,还有那瓶已经用了一半的浓墨,都静静地摆在那里。

    nbsp李煜微微眯起双眼,凝视着窗外的景色,仿佛在沉思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提起笔,笔尖饱蘸浓墨,然后在素笺上轻轻落下。他的手腕灵活地转动着,每一笔都显得那么轻盈而又有力,仿佛在纸上跳舞一般。

    nbsp“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随着他的笔触,这几个字如行云流水般出现在素笺上。那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慵懒而又绮丽的气息,仿佛能让人看到宫廷中那些盛装打扮的嫔娥们鱼贯而入的场景。

    nbsp李煜写完这一句后,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写道:“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他的笔锋越发的流畅,每一个字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跃然纸上。

    nbsp就在这时,旁边侍立的宫女见他搁了笔,连忙轻轻地走上前,将一杯温热的梅花茶递到他的面前。李煜微微一笑,接过茶杯,轻抿了一口。然而,就在他放下茶杯的瞬间,他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样,猛地拍了一下案几,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nbsp“妙啊!”他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着,“这《玉楼春》的意境,若是再配上丝竹之声,那才叫一个够味啊!”

    

第7章 郭威的"黄袍加身"前传与李煜的错位人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